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时间:2022-03-25 01:02: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朗读所给予学生的感受与印象,是深入而鲜明的,特别是文中那些突出的有力的句子,更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在他们的思想感情深处扎下根。这样,由于记住了突出的一点,就往往会迅速联想起课文的全部,在学习和生活中就可以随时发生积极的指导作用。学生养成了自觉的富有感情的朗读习惯,这对于提高认识,拓宽思想境界,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在语文课堂里常有耳闻。分组朗读,全班齐读,教师范读,播放朗读录音,是语文课里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可是朗读训练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朗读训练缺乏对学生个体的针对性,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如何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呢?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朗读训练,教师应该立足于学习个体性这一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通过学生的个体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明确朗读训练的目标,朗读不是乱读

朗读前教师应给学生明确要求或目标,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并合理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对于美读,不仅要让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情感美和语言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表达性朗读,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读后要留给学生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判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引导学生积极朗读

好的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意味悠远的效果;可以摄人魂魄,耐人寻味,如何抓好学生的朗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朗读过的东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朗读符合汉语言特点和规律,是培养能力之道。小学《新课程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兴趣是学好语言很关键的因素,兴趣能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爱因斯坦也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显然,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能转化为他们的学习动力。

总之,在朗读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读得流利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得不流畅的也可以从容地读;有不懂之处,可以回过去重读,也可以与同学交头接耳,议论几句。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朗读要面向全体学生。有了充足的读书时间,再让每个学生都开口读,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可分别采用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分组读、领读、默读、自由读……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多读的机会,使朗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三、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要读好课文,首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从而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可从停顿、重音、语调 、语气、速度、节奏等方面入手,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


了。此外,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是把握文章主旨,抓住内容的精彩处来探究读。

四、朗读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力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接触作品时,教师就要抓住文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这既可以加深学生感情的熏陶,促进共鸣,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读着读着,对桂林的喜爱之情,就自然而然地用语气表达出来了。感情朗读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这样,使学生在读中体会文字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情感的熏陶。我们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美,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鼎湖山听泉》《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这种有声有色的课文,只有朗读,才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用词之精当。使学生入境入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唤起美的共鸣,领略到自然美。

与悦读同行,尽情拥抱名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8c36a43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