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筝曲《晓雾》中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 作者:郁雅童 来源:《人间》2016年第04期 摘要:摘要:在近现代,古筝经各地方流派发展创新,融会贯通,不断总结出新的演奏技法,使其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当代古筝大师王中山先生创作的古筝曲《晓雾》,以其独特的京韵风格和高难的演奏技巧而深受古筝爱好者青睐。本文就以作品中传统音乐元素的融合与创新为出发点,探究其独特美学价值。 关键词:古筝;传统音乐元素;现代演奏技法;融合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29-01 一、《晓雾》作品简介 《晓雾》是王中山先生二零零六年创作的一首现代古筝作品。该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主题音调,源于京剧西皮过门音乐。(西皮,是戏曲腔调,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西皮同二黄腔调并用,合称“皮黄”。过门,是演员在演唱之前,由乐队演奏的引子和演唱之中的间奏,俗称“垫头”)作曲家以京剧过门音乐片段作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现代古筝演奏技法对其进行变奏,描绘出一幅朦胧迷雾下京城破晓时分的景象。 二、《晓雾》中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 乐曲的第一部分描绘出清晨初晓一片飘渺的景象,均匀的十六分音符,具有很强的律动感,伴以左手小指淳厚的声音,形成整首作品的引子部分。在引子部分中主题动机已经出现在左手,但因为只是使用小指肉指弹奏,所以音量较小,声音柔和,与后面戴义甲所产生的明亮的音色作对比,给人以朦胧的感觉。在全曲第19小节,主题音调首次清晰的出现。通常京剧西皮节奏丰富,曲调活泼明快旋律起伏较大,常表现明朗欢悦、豪放刚毅的性格,但在此处却以舒缓的速度,较为自由的节奏进行,所展现出的音乐形象截然不同。然而这只是作为主题音调的预示,欲言又止,经过两小节的对位模进后戛然而止,伴隨着音阶不断上行而结束。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篇承接前段的京剧主题动机,同样的旋律配以不同的织体,右手的轮指代替了之前的摇指,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然后进入的插部,以5/4,4/4,3/4,2/4的混合节拍下进行。“泛音”在此段大量运用,配合以较为自由的节拍,营造出一种飘渺朦胧的气氛。结束处在低音区厚重的旋律,辅以左手的“滑颤”来模仿古琴,韵感极强,沉寂悠远。最后两小节,主题乐汇以泛音的形式再次响起,不断深化动机,为乐曲第三部分铺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8ccba3b87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