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②能够找出诗中精炼的句子,把握高考常见的炼句题型 ③掌握诗歌炼句答题的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 ②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思考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②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看对联,猜名人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副对联中,上联嵌入了数字一至十,下联嵌入了“五方”和“五行”对诸葛孔明的一生作出了高度概括。 二、【初读诗文,了解诗人】 1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 参考: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 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 2温故知新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3【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感情、韵味 揣摩感情基调——伤感、叹惋——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4【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思考:为什么杜甫吊唁诸葛亮,但题目是蜀相而不是诸葛亮有什么深意么 ①身份及功业,心怀蜀国基业的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操。 ②诗人自己有建功立业的渴望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有时为了适应诗句的需要,也简称为“锦城”。森森——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柏森森”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饱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追慕的心情。 柏森森——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静谧、肃穆的气氛。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特写镜头,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 问题2、本联中有两个字用的极为精妙,请找出(明确:自,空) 问题3、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有两层含义①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②欣喜愉悦的情感。 此联手法: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衬哀 高考衔接 (炼字)——分析诗眼题型 (一)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二)答题步骤 1、解释这个字 2、解释这句话。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3、答手法。如果有技法,必需答出用了什么手法。4、答思想感情。结合主旨谈这句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眼是“自”和“空”。①“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②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这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③作者以乐景衬哀情、寓情于景,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④ 表现了心中的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频繁——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天下计—推崇其济世雄才 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 雄才大略、生平业绩和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正是诗人之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英雄”包不包括诗人自己 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这英雄也包括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却始终没有机会。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 这句诗,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5、【概括主旨】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6、【艺术技巧:】寓情于景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借古抒怀 【板书设计】 首联:寻访祠堂 叙事(仰慕) 起 颔联:祠堂春色 写景(叹惋) 承 颈联:丞相功业 议论(歌颂) 转 尾联:壮志未酬 抒情(惋惜) 合 拓展炼字: ①山青花欲燃”,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 ——炼动词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一种坚毅挺拔之美,浑圆之美。 ——炼形容词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说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个“早”字。 ——炼数量词 ④“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炼虚词 ⑤“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在句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抓住了这些词,就抓住了诗的关键。 ——词类活用 知识巩固: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提问】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7a2ce89a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