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对照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那天夜晚,我正要脱衣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快乐地动身出门。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 【写作技巧】 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虚实〔动静〕结合:把竹柏〔实、静〕比作了水中的荇藻〔虚、动〕 【思想感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zhé)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9b70b7801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