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十分重要,检测课堂教学质量方式就是看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的情况如何,作业完成得好,说明课堂教学效果好。作业是检查学生课堂效果的有效方式,所以我们课堂作业设计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数学老师注重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如何,但是没有注重作业设计得如何,只有把课堂作业设计得如何和学生课堂作业完成得如何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真实、全面反馈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有利于我们课堂教学的改进。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以来,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结合本班的教学实际,不断改进作业设计方案,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和练习循序渐进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正确认识作业在数学教学中作用和意义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逻辑性强,思维缜密,步骤严谨,要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内化为解题技巧,只有通过做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习题,才能真正地发现我们在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上存在的问题。不做题理解不透彻,就如我们游泳仅懂游泳理论远远不够,还要到河里亲自游泳,才能学会游泳,才能把游泳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游泳技巧;同时只有加强练习,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才能深层次挖掘数学知识的联系,建构数学系统,做到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养成严谨思维和细心计算的习惯,磨练自己解决问题的意志,将问题不断转化的能力,把新问题纳入熟练的解题模型中去。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作业可以及时、真实地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缩短我们的教学周期。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做错的地方就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这就是我们的教学方向。在薄弱的环节突破,我们的教学就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 二、课堂作业设计的原则 课堂作业设计要立足于教材本身的内容,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练习的科学性。作业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多样性的原则、前后知识衔接的原则、下面我分别来阐述以上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作业设计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逐步提高习题难度,这样才符合辩证唯物哲学的认识论。如果一开始就做难题,学生不仅做不出,而且浪费了教学时间,最重要是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陷入僵局。学生简单题会做,复杂的题还可以思考,如果一开始就设计难题,我们将一无所获。 2.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的原则就是在作业设计中要有鲜明的层次性、阶梯性、可容性,作业设计由易到难,层次感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题量要适中,过少了达不到训练的效果,过多了完不成。习题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情来定,要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适度,后进生有所获,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练习要分散练习、循环练习,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循环练习可以有效地强化、深化、细化、内化学生的数学能力。 3.多样化的原则。初中学生处于少年时期,喜欢追求新颖。作业设计要多样化,目的是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侧面认识同一数学知识,使思维更加全面、深入、灵活,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突破思维的定式;同时可以减少学生因单一形式的训练带来的疲劳感,长时间保持训练的兴趣,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4.前后知识的衔接性原则。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十分紧密,我们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要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命题,否则学生难以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不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系统掌握,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数学作业设计的类型 作业设计类型是根据设计作业的目的来确定的。要根据不同目的设计不同的作业,有诊断性的作业,有巩固性的作业,有深化性的作业,有拓展性作业。下面我就四种类型的作业的设计特点和用途加以论述: 1.诊断性的作业。主要检测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程度。例如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我设计了一个习题:“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是∠B的两倍,∠C是直角,求∠A、∠B的度数。”实际就是考察学生对三角形三内角和的等于180度的理解,考察学生是否记住了这个定理,是否能够运用这个定理解决数学问题。 2.巩固性的作业。主要用于强化课堂教学的数学知识,加以巩固,加深记忆,深入理解。例如我们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有SAS、SSS、ASA、AAS等几种判定定理,我要求学生探索: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对应相等和非两边的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吗?由此深化了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理解。还有课堂上解题的常用技能技巧,在作业设计中要有体现,主要是要求学生强化记忆、熟练掌握。 3.深化性的作业。设计这种作业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研究,认识数学的实质性问题。例如我们在讲了无理数这个概念后,要求学生证明2的平方根是无理数,课本上采取了反证法证明这一命题。对数学命题的成立,看看逆命题、逆否命题、否命题是否成立,学生通过这个层面的思考,理解更加透彻。 4.拓展作业。就是从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来命题,它打破了数学知识的章节界限,要求全面整合数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开拓解题思路,多题一解,总结解题规律。 总之,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来确定习题难度系数,使学生做有所得、做有所思,一步步地走向数学神圣的殿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a9eb57707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