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 作者:张国祥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05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谓数学合作交流,是指同学之间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再把自己的数学思想用语言、动作等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彼此之间弥补、沟通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数学交流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互动的过程,利用数学课堂开展数学交流,让学生人人有所得,人人有所悟,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得益彰。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交流活动有效进行呢?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交流环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于展现自我。我们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首先老师要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朋友。上课之前,可以和他们一起做做游戏,活跃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人格平等和尊严,敢于说出他们心中所想。 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空间,孕育交流内涵 1.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交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科学思维的焦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好提出问题的时机和方式,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交流。设计的问题应注意:(1)问得有趣。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能吸引学生,使学生能进入创设的情境。(2)问得深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呈逐步上升的序列,能引导学生的交流向纵深发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探索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水乳交融。(3)及时调整。提出问题后,教师要仔细观察、分析学生反映的情况,对预先准备的一些问题,要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 2.充分留有思考时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交流 (1)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往往是建立在具体的表象之上。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是促进他们思维的一个好方法。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fd9ab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