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2章原文译文及注释

时间:2023-12-02 07:42: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语12章原文译文及注释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大成至学其中第12章是《论语》中的重要章节,包括四个小节,分别讲述了诸侯、仁、文、德四个方面。本文将给读者带来《论语》12章的原文译文及注释,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

【原文】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

孔子说:夷狄有君主,也不如诸夏灭绝了。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该信任谁了。大车没有轴,小车没有辘轳,怎么能够运行呢?

孔子说:言语巧妙,容貌出众的人,很少能够具备仁的品质。

孔子说:只有具备仁的品质的人才能够善待他人,也才能够厌恶恶劣之徒。


【注释】

1. 孔子在第一句话中,说夷狄有君主,也不如诸夏灭绝了。此处的夷狄是指中原地区周边的其他民族,而诸夏是指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孔子认为,诸夏虽然已经灭绝了,但是他们曾经是文化比夷狄更加发达的国家,因此夷狄的君主也不如他们。

2. 在第二句中,孔子说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该信任谁了。他用大车无倪,小车无軏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诚信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诚信,人们就像没有轴的大车或者缺少辘轳的小车一样,随时会失去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3. 在第三句中,孔子强调了巧言令色,鲜矣仁的道理。意思是说,言语和容貌虽然能够给人带来表面上的好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象,而没有真正的仁慈之心,那么这种表面上的美好是很薄弱的。

4. 在第四句中,孔子说明了仁慈与责任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只有具备仁慈品质的人才能够善待他人,也才能够厌恶恶劣之徒。这种责任感和仁慈之心的结合,是儒家思想中一直强调的道德准则。

【总结】

《论语》第12章讨论了诸侯、仁、文、德四个方面,这些思想道德准则在古代中国的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文的简要介绍,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并从中汲取教训。在现代社会中,这些道德准则仍然适用。 无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c0b8ba8a6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