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死精神分析 对于社会性死亡这个名词,最近流行于网络,大家动不动就给你来一句威胁的话:信不信我让你社死,这里的社死就是网络流行语社会性死亡的简称。 其实社会性死亡并不只是近期出现的,该词最早出自[美]托马斯·林奇的书《殡葬人手记》,书中有一段对死亡种类的描写,摘自原文:死亡有多重意义。听诊器和脑电波仪测出的,叫“肌体死亡”;以神经末端和分子的活动为基准确定的,叫“代谢死亡”;最后是亲友和邻居所公知的死亡,“社会性死亡”。和如今作为网络语使用的释义也比较接近。 于是这就让我们又想起了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一首诗《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确我们可以对死亡定义很多种类,有身体的死亡,有精神的死亡,有被最后一个人忘记的死亡,而今天我们说的社会性死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如若一个人违背了社会的伦理道德,被人揭发了,并大肆宣扬了出去,于是这个人就被贴上了一个道德败坏、伦理丧失的标签,这个标签是无形的,可是影响力非常巨大的,因为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名誉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有的人在名誉扫地后不得不自寻死路。 社会道德的力量就是一种舆论监督和价值的导向,在价值导向中将社会道德价值观根植于人的思想意识中,让人们有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违背道德规则就是在做坏事,就会变成一个恶人,因此道德的价值导向作用会在我们的内心形成一种约束机制,让我们形成一种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意识形态。 譬如孔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我们再见到利益之后,要考虑这个是正当的收入还是不义之财,如果是不义之财那我们就不能拿,不能动,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君子了,就变成一个道德败坏的小人了,这就是到的价值在我们思想意识中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是发自我们内心的抉择。 孔子又曰:君子好色而不淫,这个观念就会进入我们的脑海中,形成我们的社会道德观,当我们的繁殖欲望在蠢蠢欲动的时候,我们的理性道德观就会告诉我们,君子可以喜爱美女,可以欣赏美女,但是不要越轨,不要有淫秽的行为,也不要有淫秽思想,我们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 因此价值导向就是社会道德在我们意识形态中被认可、被存储,从而让我们具有一种判断的能力,这种判断就是要让我们在道德与非道德之间进行取舍,让我们权衡其中的利弊,是铤而走险还是循规蹈矩,这就要看我们对那种选择对自己更加有利。 另一方面道德的力量体现在舆论监督方面,而舆论监督最有力的一点就是让这个人进行一种自我约束,如若不约束,彰显自己的欲望而违背道德,那就要付出代价,最严重的代价就是在舆论的监督中被社会性死亡,这个社会性死亡并不是剥夺你的生命,而是给你的生存权施加强大的压力,因为你一旦被贴上道德败坏、人性沦丧的标签,那不仅你在你的那个社会圈子里抬不起头,接二连三你的父母、亲戚、朋友都会被贴上标签,一旦贴上标签,你的任何行为、任何想法都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c7416b8ba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