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浅谈如何使数学课充满灵性

时间:2022-03-19 23:24:3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浅谈如何使数学课充

满灵性

摘要: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数学课堂注入生命的灵性。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实践运用中张开智慧的翅膀,使数学成为他们放飞潜能的天空,从而赋予数学生命的灵性。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期从在引入新课时在合作交流时在大胆猜想时在学习心境上在教学言语上几方面入手谈谈如何让数学教学充满灵性,以便能激活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灵性;激活;数学课堂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堂说教模式,让数学课有趣、有味、充满灵性,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引入新课时,给课堂导入一点灵性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给课堂导入一点灵性,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1.——只有新颖独特的问题,才会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相应的思维。如,在讲三视图的教学中,课堂引入:让学生分两组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学生能很快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能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2.——有趣的问题,有趣的题材,会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们可以给出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个穷人到富人那儿去借钱,原以为富人会不愿意,哪知富人竟一口答应,但提出如下条件,在30天中,每天借给穷人1万元,借钱第一天起穷人还给富人1分钱,第二天还2分钱,以后每天所还钱数都是上天的2倍,30天后互不相欠,穷人听后,觉得挺划算,本想定下来,但又想到此富人是吝啬出名的,怕上当受骗,所以很为难,请你帮帮他,看是否划算。听完题后,学生带着一份好奇心、一份疑问,带着帮穷人解决问题的一份责任心愉快地去探索、去研究。

二、在合作交流时,给分析讨论一点灵性

数学是一种文化,而学习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合作是一种价值追求,交流是一种需要。新课程理念已经实施多年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了教法,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主角,学生在课堂上能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互动,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成为课堂的一部分。同学们在互助中一起掌握技能,同担失败的辛酸,共享成功的快乐,人际间许多美好的情感在这一刻如鲜花般绽放,瞬间变得如此充满灵性。

1.情景设计,引发合作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合作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地引发合作的需求,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时,笔者播放多媒体:一声响起,学校花架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被突然飞来的球击碎了,一下子围上许多同学。小勇看着地上的碎玻璃着急地说:是我不小心打碎玻璃的,我得赶紧去配一块,可是怎样才能配一块与原来大小、形状一样的呢?长短多少呢?我该怎么办呀?”请大家一起帮他想想办法吧。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主动合作进行探究,使他们深切地体会到探索的过程是为了解决问题。


2.思维碰撞,激发合作

当学生思维发生冲突时,最易激起学生的探究与合作的欲望。例如,有位教师布置这样一道思考题:小红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红的哥哥小刚从出生到现在正好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刚今年几岁? 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有同学马上产生疑问:弟弟10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有的甚至问教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教师说:题目没错,小刚到今年确实才过了三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请大家回顾小学学过的年、月、的相关知识与方程的思想来解决,并且在小组内部进行探究分析,看哪一组能得出其中的奥秘。

这样,我们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认为合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件极富灵性的事。 三、在课堂猜想时,给想象思维一点灵性 1.用归纳帮助猜想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方法,包括不完全归纳和完全归纳。运用归纳帮助猜想,学生观察有限的数据和算式,通过直觉、比较发现规律,由呈现的例子的规律猜想到这类数据或式子是否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和性质。所以,运用归纳猜想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从归纳中得到猜想、从归纳中得到快乐。 2.用类比增进猜想

类比是指由一个数学对象联想到与它相似的另一个数学对象,根据其中一个数学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事实,猜想到另一个数学对象也具有某种类似的性质的思维方式。

在初中数学中,运用类比进行猜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在运用类比进行猜想时,关键是教师要提供新旧知识间相联系的知识材料,使学生能通过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类似,使类比成为旧知识转向新知识的纽带。 3.用猜想启迪思维

猜想是数学发展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可以启迪思维、增加兴趣。笔者在上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人站在十六层高楼上,向下走十七层,大家猜猜看他现在到了地下第几层?题目一出,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地下第一层。笔者不作回答,接着问:一个人他站在一层,向下走二层,大家猜猜看,他现在到了地下第几层?这时学生们好像突然领悟到了什么,回答说:是地下第二层那么刚才这道题目答案是什么呢?”“是地下第二层学生们想了一想回答到。但学生们都觉得很奇怪,努力探寻着原因。因为楼层中没有零层有学生说到,笔者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回答。为什么同学们原先没有想到答案呢?是不是原先的数字比较大,不容易思考,所以我们有时把数字缩小来思考就容易了。我们在思考时把大数转化成小数,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这是数学中的一种转化思想及放缩思想。学生听后都感觉这种思想很有用,数学原来很有趣。

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猜想,不断鼓励学生展开猜想的翅膀,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充分感受猜想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数学课上多一些猜想,数学就多几分灵性,学生也就更爱数学了。 四、在学习心境上,给学习氛围一点灵性

现在的社会提倡和谐,我们的学习也要提倡和谐的学习氛围,常言道:名


师出高徒,高素质的教师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而具有良好素质与亲和力的教师,总是能给人以信心、勇气和力量,对学生具有磁石般的引力,不仅能把学生的思想、情绪调动起来,而且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

1.诱导——当有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时,如果还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此时教师不是责备学生而是启发诱导,使学生产生联想,使其思维受到启迪。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回答问题的学生满意而归,而不是让学生不知所措。

2.提升——当学生能够顺利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不是就此满足,而是深入挖掘,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提高。 3.谅解——当学生不能回答某个问题时,教师从不责备学生,而是亲切地叫他坐下,并告诉他慢慢想,以后你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没有羞丑的感觉。 教师如能很好地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促进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让学生都感觉到教师的亲切感、亲情感,让学生在教师量体裁衣的和谐情境中学习,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五、在教学言语上,给语言色彩一点灵性

美国著名教育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其中教学过程中穿插幽默能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幽默是教学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灵活、巧妙地实现教育、教学的意图,将教学引向成功。它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赫布鲁特);是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斯维特洛夫)。生动、幽默的语言是教师上课的润滑剂,它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中获得片刻的轻松,进而提高思维的质量,体会数学课的灵动感。 六、结束语

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让数学课堂精彩起来,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成为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元通中学 邮政编码:31431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dbd788555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