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初步理解诗文所表达的含义。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难点:深入浅出地理解诗文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鹳雀楼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解题意。 1、小朋友们喜欢学习古诗吗,会背多少首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古诗《登鹳雀楼》。 2、谁能来拼读这个字——“鹳”。 3、解题。登,是登上的意思。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 谁能来叫叫它的名字。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感慨万千,就写下了这首诗。 5、读课题。 二、自读古诗,学生字。 1、那么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答案就是课文里,在读诗之前,我们来看一看自读要求吧。我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读。 请大家打开书,按要求自己读读课文吧! 2、同学们读得认真。我把这课的生字朋友请出来了,认识它们吗? 3、同学们读得好,但是想和它们成为真正的朋友不仅要认识它们,还要会写。下面,我们一起把其中的4个生字好好的写一写。 雀 楼 入 目 1、你认识这四个字吗? 雀:怎么来记忆“雀”字?雀字是小字加隹,隹表示鸟,这样的字还有很多,还有哪些字里面藏着隹这个部首呢? 要写好这雀字应注意什么?先写小,再写隹,撇是关键笔画。 楼:我们来看第二个字,你用什么方法能记住它?古代的楼都是木头做的,所以楼是木字旁,最后一笔是点。楼字写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入:它和人字有区别,人字捺在撇下,入字捺在撇上。这个字就两笔,很简单,但要写好它还是有点难度的。撇起笔在竖中线,到左下格再出尖,捺在撇上,到右下格中间再出脚。撇捺舒展才好看。 目:口字里面加两横。横画之间距离要均匀。 2、请大家打开习字册,描两个写一个吧。(写好用坐姿告诉我) 三、品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 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你能读好吗?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读一读。 下面我们来听听录音老师是怎么读的。 跟着录音老师小声地读一读。谁来试着学习读一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古诗语言简炼,学起来有点难度,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了谁,在哪里,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一段完整的话来说说这幅图上的内容。 2、你能用文中的诗句告诉大家吗? (板书:看) 3、在图上找到白日了吗? 为什么说它是白色的太阳?依是靠着,挨着。依山是——紧挨着西山,白日依山尽就是说太阳——一个“依”字写出了太阳与山的位置关系是——紧挨。 4.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画面,远处,群山起伏,山上云雾缭绕,挡住了太阳的光芒,太阳变得白乎乎的,你喜欢这样的落日景色吗? 5、我们来把这个景色画下来吧。 我来画连绵起伏的山,谁来添画“白日”,为什么把白日画在这儿?再次感受“依山尽”。 6、这么美的夕阳下山图,谁能美美地读一读? 4、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了(听黄河的声音,看图)这是什么样的黄河?知道滚滚的黄河水要流到哪里吗?从哪里知道的?(入海流) 5、你能用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滚滚的气势吗? 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欣赏一下这壮丽的景观。谁来读一读。 小结学法: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象,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这句诗的? 对呀,我们可以借助课文里的插图,想象画面,来学习古诗,今后,大家一定要常运用这个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04fec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