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思想来源及其发展

时间:2022-04-12 10:21: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在当代语言学流派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功能思想属于语义分析范畴,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语境在语义分析中的作用和地位。他的有关功能的思想基本来源于三个方面,本文将以功能为视角,分析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思想来源及其发展。

[关键词]功能 语义 语境

在当代语言学流派中,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具有较大的影响,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系统-功能语法是由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创立的,由系统语法功能语法两部分构成,但并不是这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讨论了语境与语言意义或功能的关系问题。韩礼德的功能思想属于语义分析范畴。他的有关功能的思想基本来源于三个方面:布拉格学派The Prague School的功能语言观、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语境理论和弗斯(J.R. Firth)的语言功能观。本文将以功能为视角,分析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思想的来源及其发展。 一、布拉格学派的功能语言观

语言的功能概念早就出现在捷克语和俄语的语言学中,但却是布拉格学派的学者赋予它更加全面的阐述。该学派认为,对语言的研究应遵循说话的顺序,即从讲话人或写作者的角度去考察语言。人们在说话时总是先想到要表达什么,然后才会去考虑具体应用什么语言形式,因此在研究语言时也应按照这一顺序,从语言的功能入手,然后再去研究语言的形式。该学派对日常话语分析提出新的理论,他们认为语言是完成语言社团赋予其基本职责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因此,语言可以用语言单位在句子中所发挥的交际功能来分析。该学派的创始人马泰休斯(Mathesius)早在20 世纪30 年代就用功能分析法分析话语,他修改了传统语法中主语(subject、谓语(predicate)的提法,提出主位(theme、述位(rheme)两个术语。马泰休斯把这种功能分析法称为句子的实际切分actual sentence division,后被称为句子功能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它研究句子各个部分各自传达多少信息,所传达的信息量用交际动力communicative dynamism)表示。

交际动力理论是布拉格学派Firbas 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也是句子功能观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研究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句子各成分对交际的展开所做出的贡献。句子中各成分交际力的大小就是它对交际展开过程的贡献大小,即推动交际向前发展的作用的大小。也就是说,一个成分越能把交际向前推进,越接近交际的结点,其贡献就越大,交际动力值越高,反之则越低。由此可以看出,交际动力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Firbas 根据句子成分所承载的交际力的大小,将其分为已知信息和待传信息。已知信息的交际力很小,而待传信息的交际力最大。

交际动力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境思想。Firbas认为,交际单位从语境方面看可能是语境制约的,也可能是语境独立的。如果受到语境的制约,则该成分所表达的信息在上下文中出现过,就是已知信息;反之就是待传信息。此外,Firbas对语境概念做了进一步区分。他把语境分为一般语境、直接语境、上下文和语境依赖四种。一般语境是指交际双方共有的经验知识;直接语境是交际双方正在进行时的语境;第三种是刚刚出现的上下文;四种是语境依赖。它们的范围呈依次递减形式。 二、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理论

马林诺夫斯基是波兰著名的功能人类学家,他曾在新几内亚东部的岛上研究当地人的原始文化。通过对土著民族语言的观察,他认为一种语言基本上植根于说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会生活和习俗之中,如果不考虑这些广泛的语境,就很难准确地理解这个民族的语言。语和环境互相紧密地纠结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单词的意义,不能从对这个单词的消极的冥思苦想中得出,而总是必须参照特定的文化,对单词的


功能进行分析后才能推测出来。显然,马林诺夫斯基把语境分成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文化语境是指说话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景语境是指说话时实际发生的事情。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理论,话语的意义不是组成话语的词的意义的总和,而是来源于话语所发生的文化语境情景语境,特别是情景语境因此,要想正确理解词和话语的意义,就必须理解说话人的文化背景及其生活方式,不能脱离话语所发生的情景语境。由此可以推断,如果没有语境,我们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话语。

三、弗斯的语言功能观

弗斯是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其语言理论在英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obins 曾评价说,语言学在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和弗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之一是他在语义方面的语境理论。

弗斯接受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文化语境 思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关于景语境,弗斯将其内部关系概括为三个范畴:①参与者的有关特征,包括参与者的言语行为,参与者言语行为之外的行为,即非言语行为;②有关的事物和非语言性、非人格性的事件;③语言行为的影响和效果。关于文化语境弗斯扩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言环境理论,指出除了语言本身的上下文,以及在语言出现的环境中人们所从事的活动以外,整个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加者的身份和历史,参加者的关系等,都构成语言环境的一部分。后来,弗斯进而完善了他的语言环境理论,创造了典型语言环境这一概念。所谓典型语言环境,就是人们在特定场合下遇到的环境,它决定着人们必须扮演的社会角色,如长辈、晚辈、老师、学生、上级、下级、朋友、敌人、主人、客人等等。任何人的语言都受制于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人所使用的语言也不同。弗斯指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要扮演的角色和应该说的话都是现成的,所以要说的话可以分成几类,并能与角 色、事件、情境、行为建立相应联系。谈话更像一种大体上规定好的仪式⋯⋯一旦有人跟你说话,你则基本上处于一种规定好了的环境,你再也不可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们生来是具体的个人。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我们必须变成社会的人,而每个社会的人都是一组角色。所以,环境范畴和语言范畴不是不可控的。弗斯的意思是,由于所有话语都受到社会风俗、文化传统、道德价值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典型语言环境不是无限的,弗斯继承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意义就是语境中的功能的观点,把语言看作是社会过程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

从这个角度讲,意义就是使用,语言是做事情或让别人做事情的方式,是一种行为方式。弗斯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语言,对语言进行社会研究是从意义着手的他所说的意义不仅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还包括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弗斯所说的语义学问题,实质是对出现在典型语言环境中的话语进行分类的问题。 语言环境由一系列的环境组成,大环境中包含小环境,每个环境都是更大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功能,全部环都在整个文化环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此,语言学家应当在情景的不同层次(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环境)上研究意义,也就是说,语言研究的目的在于说明意义。意义分为情景意义和形式意义。情景意义源自情景语境,指语言在情境语境中的功能;形式意义源自语言内部的上下文语境,弗斯认为,对其研究应当从某一语言形式或成分与某一上下文的关系下手。总之,弗斯认为研究意义要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环境这四个层次上进行。脱离语言环境去研究意义,结果是不完整、不准确的。 四、韩礼德的功能思想

韩礼德继承了以弗斯为首的伦敦学派的基本理论,吸收了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拉格学派等其他学派的某些观点,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该理论经历了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发展阶段,试图有效地利用情景语境的


观点,阐释语言范畴以及范畴之间的关系。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韩礼德探索和发展了系统语法理论。他指出情境是语言出现的场合情境有规定意义的作用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情境赋予的,而情境受社会制度的支配,社会制度规定行为系统。因此,他认为,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制约,语言形式的选择受文化环境的制约。也就是说,要准确地理解词义和句义,就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不仅要考虑说话人的社会阶层、年龄、性别等个体因素,还要考虑社会习俗等文化因素,才能推断出话语的意义或功能。从六十年代中期,韩礼德致力于语言功能的探讨,至七十年代初他基本建立了系统-功能语法体系。能语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找出某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特定措词的原因。一方面,语境导致语言的使用者选择某种特定的语言形式;另一方面,语言形式反映和建构construct语境,如非正式文体建构非正式语境,正式文体建构正式语境。韩礼德认为语境与语言形式相互依赖,研究话语的意义和功能必须同时考虑语境和语言形式。

综上所述,韩礼德的功能思想有三个来源。首先,布拉格学派开辟了从语言的交际功能考察语言意义的先河,创建了句子功能观交际动力等新理论,提出主位”“述位新概念,对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次,马林诺夫斯基通过对土著民族语言的观察,提出语境对语义理解的重要性。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以及意义就是语境中的功等观点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对韩礼德功能思想的形成有直接影响的是弗斯的语言功能观。弗斯从社会的角度对语义进行研究,他细化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创造了典型语言环境的概念,把意义分为情景意义形式意义,强调语境在语义理解中的重要地位。韩礼德继承了前人的理论并有所发展,他提出语言形式与语境的关系,指出理解话语意义和功能是不能脱离语境和语言形式。 参考文献

1 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2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 王远新.语言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 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谈言玲.论系统功能语法对布拉格学派的继承和发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0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3ce74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