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诗的意境

时间:2022-07-19 19:18: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唐诗的意境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诗之盛在我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唐诗不仅题材广泛,作品丰富,诗人如林,诸体完备,而且在诗歌艺术方面开拓了无限广阔。不仅如此,唐诗的美妙意境更是令后人赞叹不已。接下来本文就将对唐诗的意境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意境作为一种审美追求,自古以来就为中国学者所着迷。但是什么是意境呢?似乎夏兆华先生的话并没有完全受到中国美学的启发,它被定义为“创作主体吸收宇宙和生命,在内心咀嚼和体验的召唤结构,深深地包含在“文字”中,在“意象”之外留下回味,能够唤起接受主体对宇宙和生命无尽的感受和体验,从而达到形而上学的理解,以及由此结构引发的艺术世界我把唐诗的境界大致分为两类,即阳刚与阴柔,或宏伟与遥远,这可能与司空图的所谓“正”与“淡”,严羽的所谓“静而乐”与“闲而无拘无束”,王国维的所谓“大”与“小”,宏伟与“美”相似。

阳刚是境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国人追求阳刚之美,追求壮阔宏大的境界,其源已久。唐诗中也不可避免地充满了广阔的空域,磅礴的气势,汪洋恣肆,渺不可及。

首先,唐诗的阳刚之美体现在其雄伟的气势上。盛唐作为一个解放和繁荣的时代,孕育了壮丽的诗歌精神。李白是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尤其能表现出诗歌的瑰丽之美。他以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无限热爱,写下了大量《蜀道难》,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祖国山川的阳刚之美,融入了充满悲剧性美的神话传说,使整首诗如交响乐般雄浑而丰富。另一个例子是“看不到黄河水从天而降,就再也回不到海了”,这使波澜壮阔的黄河熠熠生辉,展现了诗人高瞻远瞩、昂首阔步、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其次,唐诗的阳刚之美体现在它广阔的空间。所谓意境,本来就是“意中之境”,“意”中的空间越广阔,无尽之意也就越有驰骋之境。王维《使至塞上》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向来为人们所传诵。平衍的大漠上,一道炊烟直直地升起,长练般的黄河托着一轮圆圆的太阳。横与竖、直与圆,互相对比,互相映衬,简单清晰地显出了沙漠的风格:单一、苍茫又无尽。诗人以最平实质朴的描述性用语,以一种不假雕饰、浑然天成的浑朴雄壮之美把读者慑服。又如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登高仰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读者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

第三,唐诗的阳刚美也体现在它的高雅风格上。陈子昂在唐初没有留下多少诗,但只有一首《邓有洲太歌》注定不会被遗忘。在陈子昂的《伤心的眼泪》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用短暂的生命追求不朽成就的进取精神,以及所有英雄和才子共有的深沉情感。由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产生的宽宏大量和不公感,以及余伯雄俯瞰世界、高耸入云的傲慢感,震撼了读者的心。在这短短的22个字中,包含了理想与现实之间最常见、最永恒的两大矛盾:有限与无限,能引起读者的普遍共鸣,具有永恒的魅力。难怪林庚在《陈子昂与建安体》中说“它是星辰中的一颗巨星”,“它的光芒从远处照亮了盛唐的诗坛”。


最后,唐诗的阳刚之美还体现在它悲慨的忧思上。英雄崛起于乱世,文士命遭坎坷于“盛时”。这种情况常使那些抱负孤高或怀才不遇,或壮志未酬,积愤在心,发而为艺术为意境,以宣泄胸中之郁结,自多慷慨悲壮之音。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以沙似雪、月如霜的边塞苍凉风光为背景,映照出苦寒清冷月光中战士思念家乡的情绪。此时,一声凄凉幽怨的芦笛声传入耳鼓,回荡胸中,有如征夫怨妇如泣如诉互道离索之苦,这笛声引爆了征人、诗人的沸涌着的思乡情怀,于是“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悲壮镜头便呈现在诗人和读者的眼前心头。

除了诗歌的阳刚美,唐诗的意境也有女性美。阴柔是意境的另一种基本形式。它与阳刚类型相反,构成意境的两翼。

第一,唐诗的阴柔美体现在它气轻韵柔,气韵生动、轻柔不在言辞柔婉华美,不在形象纤巧秀丽,气韵之妙,妙在“言外”、“画外”。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最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表现的是隐者的行为,它由虚而实(不在此地而在此山),由实而虚(云深不知处),虚虚实实,宛若云中游龙,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扑朔迷离,恍惚迷离之感,充分呈现了隐者的风神,其气舒缓柔和,其韵淡美悠长,其所构成之意境则幽清深远,令人颇觉境深味长。又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把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第二,唐诗的女性美体现在其深远而宁静的境界中。王伟尤其擅长营造深邃幽静的境界。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五大奇观《鸟鸣溪》:“人闲时桂花落,夜静时春山空空,月出时惊鸟啼鸣。”这首诗的前两句使读者在一个安静、孤独、宁静的夜晚走进山里。当读者陶醉在这个安静的世界里时,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来,不时地随着山间溪流和春天溪流的细流低语。这“明月初起,惊鸟啼泉”,似乎打破了夜的寂静。实际上,它用声音的描写衬托出山中的宁静与悠闲,在读者面前衬托出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它类似于皇室著作《蝉使森林更安静,鸟使山更安静》(进入若耶河)。

第三,唐诗的阴柔美体现在它境界蕴藉而常含愁怨。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唐人的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杜甫的《月夜》就是一首秋夜怀念妻子儿女的诗,诗中表现了杜甫对妻女的真挚深沉的爱。“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儿女还小,不懂得大人的情感,还不知道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而杜甫作为一名父亲,对于子女确实百般思念。在这种对比下,诗人的情怀得不到对应的安慰,也就更显得思念之深苦。而诗人的妻子闺中独看月,满腔的思绪无人倾诉,只好独自承担起思念的愁。“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诗人想象妻子在月下时间太长,头发让


雾气打湿了,清冷的月光下洁白的手臂也凉了,画出了妻子月下孤独形象,充满了对妻子的怜爱之情。

总的来说,无论是阳刚威严,还是阴柔苦涩,唐诗的意境都是极其美丽而难以言说的,吸引着读者在唐诗的海洋中徜徉,欣赏唐诗的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0d8f55f15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