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3-01-27 22:20: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刘振民

序言:评价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质量提高的意义及新纲要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及其评价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要途径,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幼儿的发展。教育活动评价在甄别教育活动质量的同时,对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能力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成长即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当前的评价存在诸多问题,如专家、领导一言堂,注重表演效果而不看幼儿发展,注重评价结果而忽视对做课教师的专业指导。专家的评价过于泛化,教师的评价过于注重细节,两种评价对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改进均缺乏操作性。为充分发挥教育活动评价的诊断和导向作用,评价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评价应注重观念的引导,注重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相互关照,即要结合具体的活动情景,又要超越具体的教育情境

评价应当时形成性、诊断性、导向性、发展性的,应当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成长、教师的成长和幼儿园综合办园水平的提高。

评价应采用参与式的方法进行,评价中作课教师的陈述与反思自评(教师有陈述的权利)与阐述、他评与质疑、交流与争鸣。 一、给评价的一个恰当的定位

1、评价的目的应定位于改进教育工作,而不是给幼儿和教师排队,使其更有利于幼儿全面素质的成长,也更有利于幼儿教师的自我成长(WHY

2、评价的应当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进行,开展形成性、诊断性评价。以便发现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补偿,而不是在学期的终了或幼儿园毕业时在进行评价,否则发现问题将无法弥补。(WHEN

3、评价的主体应当多元化,注意教师的参与、交流、分享、借鉴。教师应当是评价过程中最主要的评价主体。注重教师的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WHO 4、评价的手段应当科学,以教育专业知识为基础,反思教育实践,达到做前思、做中思、做后思。通过不断反思,使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互相印证。HOW

二、对教育活动性质的多角度分析认识

1、从功能上看,教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是幼儿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以及相应的情感变化过程的过程。是幼儿的知识技能水平、心理活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2、从信息理论的角度看,教育活动是信息的编码、发送、接受、解码、内化的过程。是信息传播的过程,教师将自己体会到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通过一定的程序变为幼儿可以感知、体验、参与的活动,并在活动中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这同时是一个将教师的体验课程变为运作课程,在变


化经验课程的过程)

3、从控制论的角度看,教育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计划和幼儿的行为反应不断进行反馈调节、逐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4、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教育活动是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的整合体,是按照一定目标和程序组织起来的各个教育事件的综合。

5、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幼儿不断交往和沟通的过程,需要双方平等互动、交流。

三、教育活动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活动的发展价值是教育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应以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教育活动应当既有利于幼儿的现实发展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2、评价应当是全面的,兼顾知情行三个方面,其中情感、态度虽然是伴随的过程,但对幼儿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而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则是保证幼儿健康良好心境的关键。

3、要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过程中蕴含着内容,如学习的方法、策略的渗透,对合作的体验、成功的愉悦等,教师的教育策略本身也应当是教育的内容,它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态度、专注等同样是评价的重要信息和依据。结果是评价信息来源的一个部分。结果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外化、物化)的结果如作品、语言或动作的表达等,应当重视,但不能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它仅仅是幼儿学习成果的部分外化,隐性的东西可能更多,况且幼儿的学习还更多地与他们的想象联系在一起。不能仅看显性的结果而忽视隐性的结果。

4、教师的行为与幼儿的反应应当受到同样的重视,教师的行为应当和幼儿的反应相适宜,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否有激励性、针对性。师生的互动应当是自然的、以幼儿的行为反应为依据的,而不是强拉硬扯的。教育活动(教育)是教师配合幼儿的发展步调、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幼儿配合教育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5教育活动应当是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结合,计划应当立足于对幼儿的了解,预成的计划应当是弹性的,应当根据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适当调整。切不可苛求教育活动一丝不苟的按教案展开,不得有所调整。

6、材料的提供应当与活动的目标要求、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宜,应当具备适宜的结构,有利于幼儿操作发现,变化创新。

7、控制点的把握应当准确,控制点存在于教育活动的过程之中,有的是显性的,如观察学习-尝试创造-分享交流的活动设计,有的是隐性的,如探索-交流-归纳-迁移活动设中,感知-交流-归纳-迁移的活动设计等,不同的环节各有侧重、各有价值,按各阶段的教育意图是否达到、是否在幼儿身上得到了体现,完成的质量标准应当时这一环节的控制点,达到了控制点的要求,活动即可继续进行,否则就应作相应的调整。 四、评价的基本过程

1、案例的记录:教师行为、幼儿行为、使用媒体

2教育事件的划分,一般围绕教育活动目标的完成,将活动的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教育实践(或环节),每一教学事件均应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起到相应的作用,或为目标的完成作情绪、注意的调整,或完成目标的一部分,或完成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160979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