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的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课作为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它的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都比拟强,特别是“手工”课的动手,更符合少年儿童好动的天性,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提高“手工制作”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前提。因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紧扣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难点。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要搞好示范讲解。所以教师必须提前制作,理顺制作方法、步骤,弄清制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之处。这样,课堂上示范操作才能真正做到标准、准确、熟练。 二、导入新颖,激发情趣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处在这一时期的儿童其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对详细事物的形象感知要强些。“实物”导入无疑是“手工制作”美术课教学导课的最正确方式。例如教学《巧巧手》一课,我事先拿出做好的作品问学生:这件作品漂亮吗?(答复:很漂亮)这件作品是老师自己做的,做起来也不太难,老师想把制作方法也教给你们,愿意学吗?(答复:愿意)好!下面就请你们跟老师学。这样,一下子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上来了。 三、示范讲解要做好 “示范讲解”为小学美术课的重要环节,更是手工制作课教学的关键,因为教师的示范讲解是学生模仿操作顺序进展的前提。这一环节的教学,演示的可见程度要大,面向全体学生。示范讲解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泥工制作小动物,成形和“着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成形示范动作要慢,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边示范边讲解,每处地方怎样做都要做好示范讲解。如五年级《陶泥的世界》中制作的小花狗,可将身子、头、四肢的制作步骤及着色进展分解,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的模仿操作穿插进展。使学生掌握这类制作的方法步骤,形成技能。 总之,“手工制作”课作为小学美术课的重要课型,只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注意激情导入,努力做好示范讲解,正确指导学生模仿操作就能使学生的能力有所形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1a4db12b8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