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国际预算收支平衡表对比分析 摘要: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包括货物、服务和收入、对世界其他地方的金融债券和债务的交易以及转移项目。本文借由2007-2009年度中日两国的国际收支情况来分析形成中日国际收支状况的原因及不同之处。 关键词:国际收支 双顺差 政策因素 经济环境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定义: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它系统地记载了在特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进行,包括货物、服务和收入、对世界其他地方的金融债券和债务的交易以及转移项目。”一国的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主要表现形式是统计报表,特定时期的国际收支是该时期国际交易的总体状况的具体反映,是一国经济决策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 (一)、中国的2001到2011年经常项目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经常项目差额 174 354 贷方 3,179 3,005 431 689 3,531,324 2,318 2 11,478 14,684 11,152 2,374,206 2,433 8 17,462 13,256 14,842 12,409 19,355 16,977 2,017 22,868 20,851 3,875 5,196 7,032 9,039 借方 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 贷方 借方 3,521 4,766 6,342 7,715 9,160 2,86348 323 549 1,082 953 493 942 9,936 8,994 401 1,985 9 11,667 8,798 2,211 13,982 11,772 995 1,283 2,432 648 960 1,883 3,984 4,851 7,346 2,903 3,897 6,853 9,845 8,634 9,444 6,649 由上所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从2001-2011年度的国际收支均为顺差,即使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依然实现了收支双顺差。形成双顺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 经常项目下贸易顺差和收益顺差的大幅增加,资本和金融项目下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以及其他投资顺差的上升都是导致中国形成双顺差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中国居民传统的高储蓄思想和中国对外投资相对于引入外资力度的不足以及国外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也是导致中国形成双顺差的重要原因。双顺差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好处, 它可增加外汇储备, 增强综合国力。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可以提高中国抵抗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 有利于中国应对国际金融风险, 增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保障。但它也存在着不少弊端: 一方面, 中国顺差的增加意味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伙伴国的逆差的加大, 这会引起贸易伙伴国的不满和报复, 加剧中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近几年来中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纺织品贸易争端就是一个典型; 另一方面, 中国国际收支的顺差带来了大量的外币收入, 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 中国央行不得不大量发行本币以收回外币, 结果导致中国通货膨胀的产生。 (二)、2012上半年中日收支平衡表对比。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012年上半年 单位:亿美元 借 方 日本国际收支 平衡表 2012年上 半年 差额(亿日 单位: 亿美元 汇率 差额 341.5547 363.975 项 目 差额 贷 方 一.经常项目 A.货物和服务 3.通讯服务 4.建筑服务 5.保险服务 6.金融服务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项 元) 目 一.经常项目 A.货物和服务 3.通讯服务 4.建筑服务 5.保险服务 6.金融服务 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772 11,636 10,480 10,863 31921 0.0107 726 9,754 33979 0.0107 从表中可知中国与日本2012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都是顺差,中方的差额比日本更大。 3 9 6 -54 0.0107 0.0107 0.0107 0.0107 0.0107 -0.5778 46 61 15 1747 18.6929 -36.6625 0.6206 -84 17 100 -3414 -1 4 5 580 53 69 16 -1325 -14.1475 -85 4 89 6176 0.0107 66.0832 由上表可知,通讯服务中国是顺差,日本则是逆差。金融服务,专业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中国是逆差,日本则是顺差。为什么中日两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差距如此之大。 (三)、中日国际收支平衡表对比原因分析 1.制度和技术对顺差的作用根本不同 制度和技术对中日两国的贸易顺差形成都非常重要。然而,技术因素是日本贸易顺差的最重要原因,而制度因素是中国贸易顺差的最重要原因。对日本来说,“贸易立国”时期的出口促进政策不仅起到了扩大出口规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提升技术水平,从而也提升了生产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作用,进口品在国内的生产加工环节增多,产业联系效应增强,产品增值率高,导致了长时期的贸易顺差。对中国来说,吸引外资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使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再加上“出口创汇”的隐性的或显性的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的汇率水平、出口退税、差别性的信贷政策等,自然会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中国现行的财税体制、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也使得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出口。 2.国际和国内条件对顺差的作用根本不同 日本贸易顺差的国际和国内条件与中国根本不同,既不存在严格的技术管制,只赚取工缴费的加工贸易也比较少。经过贸易摩擦和日元短期内大幅度升值的洗礼,日本的外贸仍旧逆势而上,保持长期顺差。所以,相对而言,国内条件是日本外贸顺差的最重要原因。而中国的情况根本不同,如果没有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措施,如果没有这么大比例的三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很难说中国的贸易顺差会不会存在,更不要谈长期持续的问题了。 与经济崛起时期的日本相比,中国外贸顺差持续的时间还很有限。中国出现顺差的大多数年份中,顺差额并不高。英国、美国、德国在经济崛起阶段都出现过持续很长时间的贸易顺差,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德国贸易顺差持续的时间已经非常久远。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贸易顺差持续的年份并不算多。目前,中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还远未完成,进口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抑。 日本经常项目长期顺差,其中净出口额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日本短期内出口依赖型的经济结构不易改变。资本和金融项目却长期保持高额逆差,没有出现和中国一样的双顺差问题,而且经常项目中的收益项目也是占了经常项目的大头。这说明了中国与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在在经济结构等方面上还存在差距,我国在产业结构上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同时还需要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政策, 同时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建立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扭转目前的“双顺差”形势。 我国与日本地域临近,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各有所借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2d824c312b3169a551a4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