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字读音质疑及其他

时间:2023-02-18 01:07: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字读音质疑及其他

作者:杨莉婴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4年第05

现在出版的各种汉语字典上,字的读音标为“xīn”,属于前鼻音,不知道是根据什么理由来确定的。实际上,我们有更多的理由认为这个字应该读作后鼻音,即读作“xīng”。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第一,从字的结构来看,凡是在书写上含字根的字,几乎都是后鼻音,例如磬、罄、謦等,都是如此。为什么到了这儿,就变成前鼻音了呢?这在道理上讲不通。 事实上,根据字根来区别前鼻音和后鼻音,是现代汉字读音的一条普遍规律。例如后鼻音,于是,含字根病、炳、柄等字都是后鼻音;是前鼻音,凡是含字根霖、琳、淋、啉、彬等字都是前鼻音。掌握这个规律,区别前鼻音和后鼻音就变得比较容易。我们希望字不要破坏这个规律。

第二,从文化传承来看,今日汉字的读音是历史沿袭、世代相传的结果。古人虽然没有为我们留下音像资料,我们无法听到他们的发音,但是从他们留下的大量作品中我们不难推测字的读音应该归于哪一类。举两个大家熟悉的例子。一个是唐朝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里所押的韵:名、灵、青、丁、经、形、亭都是后鼻音,难道是例外?似乎不可能,我们总不能说刘禹锡不懂韵律吧。

另一个例子是唐朝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首诗很有名,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分析它的意境之美和韵律之美。在这首诗中,作者也是把字当作后鼻音,与灵、听、冥、庭、青等同为一韵。明清以后,人们把诗歌韵律中的平声归纳为三十韵,根据众多的古人作品,完全有理由把字归于九青,即与同韵母,属后鼻音。

第三,当代有通过编纂字典规定读音的先例。我们拿字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原来汉字中并无字,而是为了简化繁体字的“”新造出来的。书写是简化了,可是读音问题也随之产生出来了。“”,本来是读作前鼻音,作为它的简化字,读音理应和“”相同。然而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汉字中,凡是含的字均读作后鼻音(如评、萍、坪、枰等),那么这个新造的字到底该怎么读呢?是从“”,还是从?现代汉语词典规定把读为ng,显然,这个规定是把字的结构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即字形(字根)决定读音。

这就明确告诉我们,简化字和它对应的繁体字读音可以不同。(当然,这样的规定又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眼前放着一个苹果,现在用文字把它写下来,如果写成,那就要读成前鼻音,如果写成苹果,就读成后鼻音。这显然也不尽合理。但这个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需要专家去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把的读音改为“xīng”是有充分理由的。

与这个问题类似的还有”“二字。翻开字典看看,凡是含字根的,绝大多数是后鼻音,例如并、饼、屏、摒、、瓶等,但”“二字又成了例外。按照前面所讲的原则,也应该把这两个字的读音改成后鼻音,这样才符合读音的普遍规律,也有利于学习和记忆,有利于文化交流。

与上面所说的“”“二字读音有关的,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这就是“”“”前鼻音,是它的简化字,它含有字根,而是后鼻音,而且凡是含字根(例如乒乓)的都是后鼻音。按照“”“二字的处理方式,把字的结构放在首位,应该是读作后鼻音,而字典上标出的却是前鼻音,即简化字与原来对应的繁体字读音相同。在与苹与宾的读音问题上,字典分明采用了不甚恰当的双重标准,未免有点自相矛盾,也造成了某些不必要的混乱,由此还涉及鬓、滨、缤……”好几个与此有关的字的读音该如何合理确定的问题。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民族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载体。因此,正确、规范、科学的读音是关系到民族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大事,必须慎之又慎。本文所提到的几个问题,只是读音方面尚不完善需要改进的地方。建议有关方面组织专家学者对具有权威性的《现代汉语词典》作一次全面的重审,针对某些字的读音确立标准,统一法则,使读音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既有利于青少年学习,也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更加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中学语文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82dc8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