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东坡

时间:2022-08-04 17:12: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品读东坡

作者: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年第01

东坡仙逝虽久,自有他的诗、词、文、赋流传千古;苏轼仕途失意,可在文学上是集大成者;子瞻幻想超脱,却摆脱不掉儒家思想的积极济世。

其实,苏轼在政治上之所以失意,不善权术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从某个方面来说,也正是他的文学才能毁了他的政治前途。苏轼的不幸就因为他太有才,因为他身兼诗人和政治家两种身份且混为一谈,即用一颗诗性的率性、自然之心去参与政治。

虽说当年苏轼、苏辙同中进士时,仁宗高兴至极,说一连得了两个宰相,但苏轼在京任职的时间屈指可数,大部分时间都被外放州官,所以很难达到权力的中心,就更谈不上施行自己的治国纲领了。但他的政治才华却已初见锋芒、展露无余,他初涉仕途所写的《进策》《进论》《王者不制夷论》以及《御试制科策》等都初露了他的政治才学;他历任密州、定州、徐州、杭州等地太守,每到一地都成绩斐然,百姓安居乐业,也充分展现了他的治国之才。可就这样一位有才华的政治家却偏偏只能徘徊在权力的边缘,真不知这到底是苏轼的不幸呢,还是北宋的悲哀呢?这个问题可能只有那些明睿的政治家才能说得清吧。

苏轼在外放期间尽管做了无数的好事,政绩也很突出,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青睐,相反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原因是他坚守节操,从不阿谀奉承,不受官场潜规则的束缚,见了不平之事,就毫不忌讳地用文字表达出来,不管当权的爱不爱听,他都如鲠在喉,一吐为。这就是诗人的性情,更是诗人的风骨。然而在政治家看来,却是太书呆子气,是不识时务。自古识时务者为俊杰,政治家需要有一颗机敏冷酷的心,以对权势的分析作出灵敏反应,便于打击别人巩固自己的地位。而苏轼却以一颗诗人的心去对待政治,这就大错特错了。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的政治才能至死都没有机会得到施展,苏轼是带着遗憾离世的,其实在他的很多诗文中都可以感觉到他那无奈的叹息声。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使他越来越成熟。儒家的济世思想促使苏轼始终想有一番大作为,但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诗才毁了他的前途,他诗人的气质使他与官场世故格格不入,使他不能弃民众于不顾,因而倍受挫折,结果可想而知。这一点似乎他自己也有所悟,他曾在苏遁出生的庆贺宴席上作了一首近似自嘲的小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他是一个天生诗人,却误入了官场间遭受磨难,也正是在这不幸的磨难中成就了中国文学的大幸。

自古诗人应是多情的,苏轼很幸运,一生中有两位妻子,一位爱妾。然而他又很不幸,三个深爱着苏轼同时也是苏轼所深爱的人,均一个接一个地先他而去。宋熙宁八年,当苏轼为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2eec38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