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四步曲,让云课堂学习有效发生 摘要: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语文预习也随之而改变。云课堂中的预习从分享丰富直观的课文朗读视频、自学生字词、提前浏览课堂作业本、记录下预习中的疑问几个方面,突破了传统预习方式的局限,提高了网络教学的质量,最大限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语文预习;朗读视频;自学生字词;浏览课堂作业本;记录疑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把学习比作建造一座高楼大厦,预习就是这座高楼大厦的底座。不难看出预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预习的成效直接影响着课堂上学生的听课效率和老师的教学进程。在防疫期间,怎样让学生做到最好的预习效果呢? 一、读视频分享,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就激起对这篇课文的兴趣,就能提高后面学习的专注度和持久性。课文朗读视频更加直观形象,将声、像、文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腊八粥》这课之前,老师把课文朗读视频发到群里,预习中看这个视频之后的感触:腊八粥还没有出锅,八儿就惦记着分粥,你听: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卜……”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听着八儿分粥计划,看着八儿舌头都舔到鼻子上的模样,我忍不住捧腹大笑,一只“馋嘴猫”就出现在我眼前,忍不住继续看课文视频,有那么好吃的粥吗?现在粥铺什么粥都有“皮蛋瘦肉粥”、“鲍鱼丸子粥”、“三宝粥”、“小米粥”、“南瓜粥”……为什么沈从文笔下的八儿那么馋粥?我满怀好奇的看着、听着课文视频。 二、字词预习,提升自学能力 通过课前预习生字,自主抄写生字,学生通过钉钉平台或微信把自己预习时抄写的生字生字传上来,老师批改后,依据数据生成,收集错误率集中的生字进行讲解,使生字教学方向更明确,既省时效率又高。六年级《北京的春节》要求会写的字16个,《鲁滨逊漂流记》有15个字要求会写,《那个星期天》有13个生字要会写。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把抄好生字发到群里,老师发现《北京的春节》一课中“宵”字错误率有15%,这是因为“宵”是个形声字,特别容易和“霄”混淆。《鲁滨逊漂流记》一课中生字“覆”字由于笔画繁多,一些马大哈也容易出错,这个字的错误率在11.5%。上课伊始老师将这个错别字呈现在课件中,学生讨论指出错误所在,同时老师也也播放在网上找到这几个字书写的动态、动画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句俗语“趁热打铁”,上课老师针对性的纠正错字之后马上就听写,听完后立即对照订正,省时高效。课前学生自学生字节约上课教学生字的时间,促使老师快速了解学生错误所在,讲解更明确。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堂作业本浏览----促进独立思考 在课堂作业本中,有很多关于字、词、句的积累,这些题目都是基础题,这些题目在学生预习的时候就可以完成了,不但可以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而且能提前完成作业,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如、 《北京的春节》 1.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wàn xiàng gēng xīn 春风送暖,( ),人们到亲戚家、朋友家做客, bicí hè nián rán fàng biān pào ( )之间相互( ), 孩子们开心地( ) ( ) tōng xiāo jiān duàn 灯火( )不( )。春节真热闹! 《北京的春节》课堂作业本第一和第二题是检查学生最基的----字词掌握程度,学生在预习之后完成这两个练习,有一举两得之功效。像六下课文第二课《腊八粥》,第三课《古诗三首》都有类似的课堂作业。因此在预习中得当运用课堂作业本,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课堂作业本中的题目往往是对文本重点,难点知识的运用。学生通过浏览课堂作业本发现自己哪个知识点不懂,当老师讲到与这个题目相关联的内容时,他肯定会特别注意认真听,保证听课质量。还是以六下第一课《北京的春节》为例子。 1号圈圈课文中有明确提示从句子“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这句话中提取关键词“香味”。5号圈圈也能从文本“爆竹声日夜不绝”中提取关键词“爆竹”,3号4号也能概括出填写“对联”和“年画”。2号圈到底填写什么呢?学生预习的时候就通过微信问老师,说实话当时我读了三遍也没想出哪个合适的词语,就回复学生说,我们一边听课一边思考,课上完了,说不准答案就蹦出来了。第二天,网课直播通过视频头像老师发现那个学生特别认真,尤其讲到“除夕真热闹。”这一环节,他眼睛瞪得滚圆滚圆,深怕错过答案。 四、问题记录-----提高听课质量 课前预习是否到位,可以用“经过预习有没有找出好问题”来进行判断。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去问问题,并且是经过思考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就证明学生是真正预习了,不是应付的走过场。质疑并提出问题是提高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有效措施。每上一新课,老师都在钉钉群里布置预习中碰到的疑惑,并把问题上传到“家校本”栏目中。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这时教师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当老师讲到可以解答自己的问题的内容时,学生会更用心听,听课效果就一定更好! 学习《藏戏》一课。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提出:藏戏的特点1--3已经讲过了,为什么(8--17自然段)还要花这么多篇幅再次描写?《将相和》这篇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在直播课堂中,教师针对学生提出问题作出解答,藏戏前面三个特点作者简练的概括,是为了先引出藏戏的起源与形成,之后再详细的描写藏戏的特点,展现了藏戏的独特魅力,别样的艺术表现形式。镜头前的学生展现舒坦的微笑,迅速记下关键词,还弹幕发言课结束后要看“回放”把答案更加详细记录在书本上。 又如《将相和》通过梳理分析,了解到前两个故事虽是写蔺相如的职位反而比廉颇高,所以文章必须这样安排。由此可见,三个小故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内在联系。 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以及知识上的准备。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从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提高了听课的质量,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学生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传统的线下课堂学习,挑战了互联网的云课堂教学,预习环节也随之而改变。云课堂中的预习从分享丰富直观的课文朗读视频、自学生字词、提前浏览课堂作业本、记录下预习中的疑问几个方面,突破了传统预习方式的局限,提高了网络教学的质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了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常智,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起点和探究产生 [2]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 [3]焦建利, 小学微课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课堂设计 作者简介:方梅(1975-),女,籍贯:浙江衢州,学历:大专,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37e239d5a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