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教学反思 顺德区大良顺峰初级中学 余婉娜 在语文科组的安排下,我提前在八年级上学期与学生一起在微格教室公开品读了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饮酒》一诗。 回顾备课经历、上课感受及上课视频,我进行了反思,有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好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有必要选好突破口或者切入点,并设计合情合理合心合意的导入。我觉得《饮酒》以陶渊明为什么能成为士大夫的一座精神堡垒作突破口,有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也贯穿着一种人文精神。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积极主动探求未知,课堂会诗意盎然的。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先展示“秦桧夫妇跪地图”,然后由奸臣及隐士之间的区别引入陶渊明及其理想和追求,进而提出“到底陶渊明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过上世外桃源的生活疑问”,获得了学生不错的反响,可以说开了一个好头。所以,以后可以在这方面多用点心。 其次,诗歌教学一定要注重朗读。 以前我教授诗歌,好像总认为学生能把诗歌准确地背诵和默写就谢天谢地了,却忽视了朗读本身对于品读诗歌的重要性。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好的篇章,是值得学生熟读成诵进而达到“其义自现”的境界的。另外,也要适当教给学生朗读诗歌的技巧和方法,从停顿、语速、语调、感情等方面逐一点拨,培养良好的诵读诗歌的能力。 第三,语文课堂应体现大语文观。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辅相成的学科。所以,教学语文,不仅仅是给学生传递语文知识,也应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味人文关怀。在 “诗如画——我描绘”的环节,我让学生根据对本诗的理解简单手绘一幅配图,可以说既增强了学生品读诗歌的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本诗的印象,而且无形中也能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从录制的教学视频来看,我发现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当,更出现了太多的“好”、“那么”等口头禅,且语调不够抑扬顿挫。可是这些小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却似乎甚少发现。究其原因,“吾日三省乎吾身”显然做得不足。 第1页 共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39948d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