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多音字误读原因及规范策略 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需要区别的多音字达到5个,即“翘”、“衰”、“落”、“观”、“差”;再加上课文中遇到的5个,即“载”、“便”、“种”、“数”、“和”,共是10个字28种读音,可见规范多音字的工作势在必行。 一、误读原因分析 多音字是社会用字中出现误读最多的部分。我们统计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有119个三个读音以上的多音字,经过精挑细选,留下8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个以上读音的多音字。 我们把多音字误读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大类: 1.口语词语的误读。 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一般在口语交际时较少出错,往往受到书面形式的影响,形成误读。 2.带有鲜明的行业或地方色彩、表示特有事物的词语的误读。 这类词语使用的范围极其有限,不属于普通话的基本词汇,因而误读率比较高。 3.不常见的地名、人名、姓氏词语的误读。 这一类词语使用的范围小,使用次数少,因而误读率较高。 4.文言词的误读。 文言词又称“古语词”,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词语,它所代表的事物和概念至今继续为现代汉民族所使用。这类词在课本中学过的错误率才比较低。 5.假借词语的误读。 在《说文解字》中:“辟:法也。从卩从辛,節制其辠也;从口,用法者也。凡辟之屬皆从辟。”从中可以看出,“辟”原读作“bi”,是表示法规、法律的意思。 6.音译外来词语的误读。 一个民族的繁荣必然会促进对外交流,其中会引进一些外来词语,在翻译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多音字现象。例如龟兹(qiū),龟兹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地名。 7.方言词的误读。 轧(gá)朋友是上海等南方地区的方言,意思是结交朋友;有时特指男女交往、谈对象。因此“轧”字多了gá这个读音。 8.汉字简化词语的误读。 在简化字形的过程中,又用假借的方法,反而增加了一字多音的现象。如“干”,繁体字是“乾”、“幹”,简化后出现“gān”、“gàn”两个读音。 二、规范策略 1.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方面 (1)合并高频误读率的多音字的读音。有些多音字只有一个读音被经常使用,人们会将常用音作为首选答案。我们应该保留常用音,取消罕见音。 (2)用同音字替代出现高频误读率的多音字。有很多多音字的读音是生僻的、罕见的,我们可以保留读音,用同音字替换,提高人们读准其音的频率。 2.学生方面 (1)采用有意义的识记方法。据统计,《现代汉语词典》收字大约有11000个,其中多音字大约有1000个,只有有意义地识记才能够事半功倍。下面归纳了四种有意义的识记方法: ①利用词性分辨法识记多音字。有的多音字有很多种词性,正常情况下,词性和读音是一一对应的。 ②利用意义分辨法识记多音字。现代汉语中绝大部分多音字的读音是和意义联系起来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意义来准确识记其读音,不会出现乱扣帽子的现象。 ③利用语境分辨法识记多音字。不同的语境决定了不同的意义,进而决定了其读音。只有读懂上下文语境,才能准确判断字义和读音。 ④利用场合分辨法识记多音字。这种方法就是要注意区分口语与书面语。只要搞清这个多音字用于书面语还是口语,就能准确读出,避免误读。如“嚼”字,嚼碎(jiáo),白读;咀嚼(jué),文读。 (2)养成勤查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当遇到不认识或者不确定的字的时候,我们亲手翻阅工具书,这些读音才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否则也只是一晃而过。 (3)质疑身边的读音情况。随着大众传播的迅猛发展,对于节目主持人、嘉宾、播音员的读音,可通过查阅工具书来确定其正确读音。 (4)善于练习和巩固。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可以短时间内高频率地念读字词的读音,建立音义之间的联系,使形音义的结合形成自然反应,即建立音感、语感。对于那些行业词、人名、地名等多音字,我们只能反复强化记忆。 3.教师方面 教师和学生一样,除了上述要加强自身对多音字学习和巩固以外,还要注意自身对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 (1)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加强自身对语音的规范使用。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对学生起着积极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不能忽略自身在规范语音工作方面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规范地使用普通话,杜绝使用方言上课。 (2)教师要强化学生语音训练,及时检查和纠正。教师在规范学生读音方面起着积极的示范作用,这种隐性的作用仅仅影响到自觉性较高、反应灵活、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那些自觉性差、反应迟钝、成绩中等的学生,产生的效果就比较弱。教师要通过习题、试卷、提问等各种方式强化学生语音训练,及时检查和纠正,把误读率降到最低程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4b7d0247f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