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节选)》教案

时间:2022-03-30 16:13: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与地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与死的哲理性思索。 2. 抓住关键句,品味揣摩作者深沉绵密而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

3. 增强学生直面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关于‘我’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人,从小生活在北京,16岁时从清华大学附中毕业,18岁时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主动去陕北农村插队落户,21岁时因积劳成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医生告诉他,他从此以后再也不能站起来了。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他迷茫、彷徨、失魂落魄,一度痛不欲生,多次想要早早结束短暂的人生。 这个人就是史铁生。

生活欺骗了他,他欺骗了生活么?不,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所熟悉的史铁生是当代的著名作家。我什么读过他的什么作品呢?(请生回答,再作总结) 如短篇小说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散文代表作《合欢树》《秋天的怀念》等。这些作品逐步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的位置。

那么,是什么把一个人从人生的低谷拯救出来,是什么让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残疾人成为一名著名作家的呢?一个地坛有着如此般的神奇力量,它和作者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



(二)朗读感知,“地坛与‘我’

1.请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地坛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来回答:“荒芜但并不衰败”。 哪些文字揭示了故园的特点呢,指导学生朗读第3段,第5段,第7段有关文字,体会语言的特点。

1)齐读第三段中“四百多年里……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这一部分。这段文字写出了古圆的荒芜,朗读时语调语气要稍微沉重一些。

2)齐读第五段中“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园子荒芜但不衰败”这一部分。这段文字描摹细致,描写了园子里的生命,体现了“不衰败”的现状。朗读时语气可以轻快些。 3)齐读第七段中“譬如祭坛……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2. 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从课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 1“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地坛在等待我来临的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又在‘我’入园的时候, ‘我’看见那亘古不变的夕阳,让我在满园沉静中看到时间、认识自己。古圆就像一个智者能够感受他的痛苦、理解他的感受并给他以生命的启迪。 2“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满园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长弄出的响动。

这段描写细致而深刻,写了园中的几中小昆虫,如蜂儿、蚂蚁、瓢虫、蝉等向‘我’展


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 3“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地坛在不断地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尽管十五年来地坛不断地被不懂其价值的人雕琢、破坏,但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个细微处渗透出来,达人内心的深处。无论是石门中的落日,还是一群高歌的雨燕;无论是孩子的脚印,还是默默伫立的古柏;甚至暴雨前草木泥土的芬芳,甚至秋风忽至时落叶的歌舞与气息都深深地打 ‘我’,最博大与最纤细,最沉静与最轻盈,最古老与最年轻,都在地坛上留下了只属于自己的身影。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 离去与来,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律动。 三处景物描写衬托了作者情感思想的变化、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索,本身也是对生命的感悟。

(三)深入探讨,“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正是地坛这种难以言传的包孕着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寂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给了作家的心灵以强烈的震动。 1 在园中景象的感召下,‘我’长时间在园中思考了哪些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 1 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

“这样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作者在这里以沉凝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告诉我们他经过几年的思考,终于在生死问题上作出了明智的抉择。他想通了,人从出生的时候就都是注定要死亡的,所以死就成了“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换句话说就是,应该考虑的只有怎样好好活下去的问题。我们不该刻意去追求死亡,我们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顽强地活下去就是一种幸福

2 第二个是为什么活?

“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因为你还想得到点什么”“人的真正名字叫欲望” 既然明白了死上不必刻意去追求的事,那么又为什么要活呢?因为自己心有不甘,因为内心还有一种声音在呼唤自己:坚强地活下去,活出生命的色彩,人生的价值。

3 第三个是,我干嘛要写作? “作家是两个被人看重的字”“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稍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 当走上写作道路,作品获奖小有名气时,这时悲观思想再次来袭击,开始患得患失想要逃避,一次偶然时候,忽然明白:只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或者说只是因为你还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写作。他明白了写作是为了活得更好,不要变成思想的负担,因此释然了。 史铁生曾说过:我们生来孤单,无数的历史和无限的时间因而破碎成片断,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



(四)揣摩细节,“与史铁生对话”

揣摩细节,就是对课文的美妙精巧之处、富含哲理的语言进行咀嚼品味,与史铁生展开


心灵的对话。如有体会深刻的地方可以“我读懂了……”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如有些语句仍理解不透彻,也可提出,师生共同探讨。 如:我读懂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一句话。你能够豁达地面对死亡,能够以平静的心态看待和讨论死亡的时候,你也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如:我读不懂“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场阴谋”这一句话。

师生探讨:生活总是避免不了灾难的降临,如果想要消灭灾难,躲避困难,那么生活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很多时候,灾难是避免不了的,关键是你如何去直面困难,战胜困难。正如文中所说的“孩子,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五)拓展延伸,“寻找‘史铁生’

史铁生虽然只有一个,但是具有‘史铁生’精神的人却有千千万万。他们虽然身处逆境,遭受生活的的种种不公,但他们从不怨天尤人,反而把困难当做自己成长的阶梯,他们“生如夏花之灿烂”,值得我们赞颂与学习。让我们一起寻找‘史铁生’ 如: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命运》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

霍金,因病被禁锢在轮椅上达20年之久,却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著名的科学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张海迪、海伦·凯勒、托尔斯泰等历史伟人

又如普希金在被流放的岁月里,仍写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样的诗歌,鼓励了千千万万的后来者。

(六)总结收获

在突然而至的人生悲剧面前,史铁生经过了长时间的思索尔后告诉我们:“我们不能指望没有困境,可我们能够不让困境扭曲我们的智慧。”他用他的智慧征服了生活中的困境,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七)布置作业

专题阅读史铁生相关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夏日的玫瑰》《合欢树》 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优美语句并稍作点评。

(八)板书设计

我与地坛

地坛与‘我’ 荒芜但不衰败 残疾但不颓废 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写作 与史铁生对话 寻找‘史铁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4ebc9c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