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鸿门宴

时间:2022-03-30 16:12: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鸿



一、导入

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而之后二人也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邦和项羽之间攸关宏图伟业和死生性命的一次聚会---鸿门宴。【板书】



二、整体感知(回顾已学内容,提示教学目标)

上次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句,并且按照情节展开的时间顺序,将课文

划分成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宴会前各方的动态,宴上的斗争,宴会后的余事。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第一部分,也就是12段内容,梳理故事的情节发展脉络。首先请同学们齐声诵读第1段,同时思考:课文第1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三、讲解第一段内容

1)问题设计: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

什么作用?【板书】

第一件事“无伤告密”。我们说楚汉相争有一个从隐含层次向外显层面发展的过程,鸿门宴的发生也有一个缘由,这个缘由就是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沛公“欲王关中”,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而且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于是项羽大怒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

第二件是“范增献计”。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提出了“急击勿失”的主张。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总结:这一部分可以看做是整个情节的开端部分,项羽这边已经拟定计划,准备大军进攻,而刘邦那边还浑然不知,形势可谓万分危急,那么刘邦会如何来化解这场危机呢?我们看接下来的第二段。【板书-开端】

四、讲解第二段内容

1请同学们阅读第二段相互讨论,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又有什么作用?【板书】

第一件事“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

第二件事“张良定计”。张良当机立断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第三件事“刘项约婚”。经张良点拨,刘邦一点就通,充分发挥其政治家的圆滑的特质,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在项羽面前说清,导致项羽上当。

2)在万分危急的形势下,项伯来通风报信,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此处可以看出张良有何过人之处?刘邦的为人如何?

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也与刘邦大惊失色束手无策形成对照。 刘邦狡猾,善于权变,极有心机

3)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说明项羽是一个什麽样的人?项伯是一个什麽样的人? 羽:优柔寡断,缺乏政治远见

:重义而不分敌我,迂腐

总结:这一部分情节变化发展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

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板书】



五、作业设计

用四字短语概括课文第二部分(34段)情节发展脉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d538277524de518974b7d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