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论

时间:2022-05-23 17:10:3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恋爱现象非常普遍,已成为辅导员日常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的一部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班级优良学风的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下面从其形成原因、特点及目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式等方面简要分析一下。 一、大学生恋爱的普遍原因:

1、生理成熟;2、高中阶段的压抑;3、免除了家长、老师的约束;4、环境的影响;5、对情感的渴望寻求感情寄托和个人价值的需求;6、享乐的需要和虚荣心 二、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

1、自主性强:个性突出,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局限,当喜欢上一位异性后,传统的托人传达和含蓄的暗送秋波已不采用,而单刀直入是大多数人的首选,听其自然发展以求水道渠成,由此看来大学生面对爱情的方式大胆直率敢说敢为,敢于主动表达非被动等待。

2、恋爱动机简单化: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主要是感情寄托。有许多同学反学医课程多,竞争激烈,责任大,精神压力大,有必要找一位知己倾诉,同时又能相互鼓励、互相帮助,把学习搞好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3、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一进校就谈恋爱。这些低年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这种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性,加之他们在就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或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恋爱的成功率很低。 三、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1、恋爱动机不端正: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不道 德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造悲剧,最终是对所有当事人都产生不良后果。 2单相思与爱情错觉: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错觉则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它是单相思的另一种形式,它常会使当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因此,陷入单相思的大学生要及早止步另做选择。要想克服单相思和爱情错觉,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同时用理智驾驭情感,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可感情用事。

3、失恋: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它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失恋所引发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病。 四、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1)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


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的有机结合。一般情况下,异性感情的发展是沿着熟人-朋友-好朋友-知己-恋人这一线索发展的。在分享快乐和痛苦、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爱情就会产生和发展。(2)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 (3)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理解对方是为个人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责任和奉献则意味着个人道德的修养,它是获得崇高的爱情的基础。

2、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1)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行为大方。交谈中要诚恳坦率自然,不要为了显示自己而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不能出言不逊,污言秽语,举止粗鲁;相互了解,不要无休止地盘问对方,使对方自尊心受损。2)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高雅的亲昵动作发挥爱情的愉悦感和心理效应,而粗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有损于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3)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一方面要注意克制和调节,另一方面要注意转移和升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与恋人多谈谈学习和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3、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1)迎接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大学生要具有迎接爱的能力,就应懂得爱是什么,有健康的恋爱价值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对万事保持敏感和热情,主动关心他人。当别人向你表达爱时,能及时准确地对爱的信息作出判断,坦然地作出选择。能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所引起的心理扰乱。(2)拒绝爱的能力。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拒绝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要果断,勇敢地说,因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将就。如果优柔寡断或屈服于对方的穷追不舍,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珍,同时是对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检验。不顾情面,处理方法简单轻率,甚至恶语相加,结果使对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些做法是很不妥当的。(3)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发展爱的能力,并不是非要具体到对某一异性的爱,可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爱。发展爱的能力,就是要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要培养善于处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消除恋爱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纠纷。

4、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大学生的恋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波折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承受能力较强,就能较好地应付挫折,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当爱情受挫后,用理智来驾驭感情,通过增强理智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适当的情绪调节、宣泄和转移,来减轻痛苦。在新的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水平。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大学生恋爱也早已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卧谈会上、餐厅饭桌旁、课间教室里,都常有兴致勃勃的谈论。一些恋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成双成对活动在校园里。爱情是那样独具魅力,拨动着同学们的心弦,令人寻觅和向往。



然而,恋爱问题恰恰也是大学生最感困扰的问题之一,因为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当事人心理痛楚、人格扭曲,甚至引发精神失常的例子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大学生恋爱心理的阶段特征是什么?大学生如何避免恋爱中的心理危机?


爱情是什么?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1988年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他的爱情三元论认为,人类的爱情虽复杂多变,但基本上不外由三种成分所组成:(1)动机成分。爱情行为背后的动机,对人类而言极其复杂。其中,性动机或性驱力,以及相应的诱因,如异性之间身体容貌等特征是重要原因之一。(2)情绪成分。属于爱情的情绪,除了爱与欲之外,肯定还夹杂着其他的成分,所谓酸甜苦辣的爱情滋味。(3)认知成分。爱情中的认知作用,对情绪与动机两种成分而言,是一种控制因素。如果将动机与情绪分别视为电流与火花,认知就是开关或调节器,它可斟酌爱情之火的热度予以适度调节。按照他的观点,虽然两性间的爱情形式因人而异,其实都是由这三种成分以某种方式的混合所演绎的。他进一步将动机、情绪和认知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称为热情、亲密与承诺,即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热情的,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守约的。而完美的爱情应该是三者俱备,且合而为一。

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时期:(1)异性疏远期。一般在1214岁,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由于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引起心理的不安、害羞,使男女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隔膜,关系疏远甚至反感。不过,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由于各种传媒的发达及人们观念上的日趋开放,这一阶段的表现已越来越不明显。(2)异性向往期。一般在1516岁,随着性生理的发育,尤其是性意识的发展,男女生逐渐从疏远、抵触开始转向为彼此产生好感,愿意在一起学习、游戏和活动。(3)异性接近期。一般从1618岁,随着性生理的进一步成熟,异性间产生向往和倾慕,往往采取各种方式接近异性,和异性相处感到愉快,初恋开始出现。(4)恋爱期或爱情产生期。18岁以后,随着性生理和性意识的成熟,男女生交往频率的增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多数青年进入恋爱状态。单从年龄上看,多数大学生处在上述性心理发展的后两个阶段,但由于个人经历及自身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恋爱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上的表现,可能有很大的落差。

理学家根据恋爱中对爱情的追求,进一步把爱情分为健康和不健康的两大类。健康的爱情表现在:(1)不痴情过分,不咄咄逼人,不显示自己的爱情占有欲,能够充分尊重对方;(2)将爱情给予对方比向对方索取爱情更使自己感到欢欣,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3)是彼此独立的个性的结合。不健康的爱情表现在:(1)过高地评价对方,将对方的人格理想化;(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

人在社会中始终不是孤立的存在,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人际关系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对大学生而言,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伴群关系,正让位于两性间的恋爱关系。恋爱关系对大学生的意义,事实上已超出了这种关系本身,而是作为其自我认定和自我价值感的基础。所以,大学生恋爱是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其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必须是建立在真正的、健康的爱情基础之上的。反之,不仅不利于心理健康,而且由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并未完全成熟,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一)恋爱对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的促进作用

首先,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使青年不再感觉到性的压抑紧张。其次,性意识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性同一性的建立也要通过恋爱。而且,恋爱对青年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因为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也就是说,经过了恋爱。恋爱对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恋爱中两人的深层交往为提高青年交际能力,适应以后的社会打下了基础。难怪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问医生:特邀武警医院 ·3月女人季,邀您评选

大学环境有它的独特性:对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有了这个缓冲,青年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从青春中期直接下来落入社会的强大反差和心理不适。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恋爱并不是件坏事,它对青年的成熟很有帮助。再加上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文学艺术中歌咏的爱情当然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二)恋爱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

恋爱的意义虽有积极的一面,有时也会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热恋与婚姻失去配偶等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紧张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过度的兴奋和悲痛都会加剧心理紧张。恋爱正是使人时高兴时痛苦的事。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因此恋爱带来高度的心理紧张。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如婚前性行为的增加等,造成青年心理负担超重。

热恋中的男女虽然感觉到强烈的心理紧张,但双方的共处和抚慰、爱情的甜蜜又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感。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失恋的青年会失魂落魄,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难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绝路。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或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失恋对青年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


可见,恋爱对青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青年心理发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心理问题。这也许是人生的至理,你要得到甜蜜的报偿就必须经受得住考验。

二、爱情的心理结构与发展阶段

(一)社会心理学对爱情的看法

人际影响和吸引、亲密关系等发展到顶峰就是爱情。心理学家对人际吸引研究得很透彻,爱情却直到最近才变成科研课题。爱情的神秘性给它的研究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心理学在爱情领域建树不多。

对爱情研究贡献较大的社会心理学家是沃尔斯特夫妇(,爱情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情欲支配的浪漫爱,它是热切倾心于另一个人的一种状态。有时,爱人们是那些能够为着自己的伴侣,为着满足自己的需要长时间交往的人。有时,爱人们则是一些着迷于最终得到其伴侣的爱情,并为着满足自己的情欲冲动奋斗的人这种强烈的爱情表现为紧张的生理唤起状态。另一种则是伴侣爱。它指我们为那些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人体验到的一种钟爱之情伴侣爱与短暂的浪漫爱相比更牢固持久。在爱情关系中,行为往往建立在双方利益的考虑上,伴侣爱使人们把伴侣利益置于自己之上。

由于浪漫爱伴随强烈的生理唤醒状态,沃尔斯特用沙赫特(S.Schachter)的情绪唤醒理论来解释它。沙赫特认为,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愿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是认知,认知对生理唤醒的评价是关键。沃尔斯特指出,爱情也会因对生理唤醒的解释而增强。在暴风雨中的恋人会感到两人间爱情更加紧密,其原因是:暴风雨引起强烈的生理状态变化,恋人知觉到生理变化而认为这种生理变化是由爱情引起。认知的作用使爱情的经验发生变化。对身体生理状态改变的认知性解释是浪漫爱的成分。

(二)爱情的心理结构

社会心理学家对爱情的解释并不完善。用生理变化的解释来说明爱情是不可能全面的。但至少它证明爱情包括两个基本结构成分:性爱与情爱。高玉祥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写道:爱情可以理解为由一些相互关联、各具功能的要素组成的特殊情感系统。这个情感系统就是:建立在性欲之上的对异性、个性追求(义


务感、道德)等复杂因素混合而成的情爱。

把爱情区分为性爱、情爱是必要和有益的。这种区分使我们容易看到爱情的一些特点。性爱的性欲基础使爱情具有排他性、冲动性和直觉性。性活动一般是两人之间的隐蔽事件,这样恋爱双方就会排斥第三者进入隐秘的二人世界,干预最亲密的恋爱关系。排他性分为外排他内排他外排他指反对自己的恋人与其他异性发生感情关系;内排他则是一种自律,不让其他异性爱上自己的恋人而干扰甜蜜的热恋。排他性对维持爱情的稳定有帮助,爱情专一、不分心旁人是恋人间的基本要求。但发展到极端的排他倾向就成了一种病态。有的人出于嫉妒不允许情人与其他异性的正常交往,这会给恋爱双方带来高度心理紧张。

冲动性更是性爱的根本特点。恋爱的产生来自生理冲动的基本需要,因此恋人们时时会感觉到对爱情的激动兴奋和与对方更进一步密切关系的需求。恋爱的冲动性使爱情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热恋中的男女常为一些小事而高度兴奋,也具有比平时更高的创造热情。但冲动的不可遏止也会造成性欲需要的增强,如不加以克制就会引起性行为。由于性爱注重身体外表吸引力、气质相投等感觉因素,直觉性也是爱情的重要特点。青年恋爱注重一次见面的感觉和印象,所谓一见钟情就是感受到对方的外在美而产生感情。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恋爱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当然不能例外。不过,恋爱牵涉到以后的婚姻和长时相处,过于依赖直觉往往后患无穷。

(三)发展阶段

对恋爱的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很多。下面这种分法得到较多人的承认:选择求爱阶段、热恋阶段、家庭角色扮演阶段。

选择求爱是恋爱成功与否的关键。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伴侣并不容易。当青年觉得自己已找到了那个心中的他(她)时,求爱就开始了。有人把求爱细分成醉我、疑我、非我、化我。醉我是指为追求对象迷住而陶醉。疑我是怀疑对方是不是爱上了我,他(她)今天对我多说了三句话,是不是想表露和我的亲密?非我则进入了实质的求爱,为对方抛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等,一切以求适应对方。化我指恋爱初步固定,恋人把对方利益置于自身之上。

求爱结束就进行热恋。热恋中的感情起伏波动,时而达最高峰,时而进入低谷甚至破裂。热恋对青年来


说是一个证实、发现、判断的时期。证实自己在求爱阶段对恋人的一些理想化看法,发现另一些在求爱中并没有注意的优缺点。热恋是两人朝夕相处的阶段,优缺点较求爱阶段更容易表露出来。恋爱双方根据这些优缺点的综合印象做出判断,看这段感情值不值得延续下去。

如果在热阶段做出肯定的判断,恋爱就慢慢发展到家庭角色扮演阶段。恋人从浪漫的迷雾落入现实,开始考虑柴米油盐,谋生途径。这种家庭角色扮演为以后的婚姻生活打下基础,做出铺垫。

三、影响青年恋爱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满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性意识发展到热恋阶段,性欲需求日益强烈,前阶段弥散化的性冲动集中投射到选定的特殊对象上。出于性冲动的驱使,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这就是恋爱。

由此可见,生理需要对恋爱中的青年十分重要。正如前面对爱情心理结构的分析时指出的,性爱与情爱应该并重,忽略任何一个都没有好处。

性意识的发展要经过崇拜长者的阶段。此阶段的青年把某个异性长者当作终生恋人理想化、偶像化,只敢远远地看而不敢真正接近。此时的相思是一种纯粹精神的向往,性成分被压抑。崇拜长者阶段在青年身上留下深刻印象,直到以后的正常恋爱,往往也要经过这么一段理想化的相思。在恋爱的开始,许多青年不追求性欲的满足而是着重于精神的向往。在对方面前觉得自己渺小,不敢用生理的低级需要去亵渎恋人的神圣伟大。这本来是一个正常阶段。但如果长久陷在这个阶段,致力于用精神去压抑性冲动就不正常了。有些人在整个恋爱阶段坚持认为爱情是神圣纯洁的,从而不愿意承认自己对恋人的性要求,这是有害的。性冲动是生理现象,它不会随压抑而消除,只会在压抑中积蓄力量发动下一次冲锋。长久的压抑会造成剧烈的心理紧张焦虑。

社会文化在两方面有意无意地加深恋情理性的倾向。一是文学作品的影响。许多人投入恋爱的目的是为了尝试一下早已向往的被诗歌小说吟诵的甜蜜爱情。文学作品经常渲染爱情的纯洁神圣,加强了青年把爱情


理想化的倾向。他们从诗歌小说中得出,纯粹的精神追求比低级的肉欲重要百倍,于是追求高尚神圣之物,贬低肮脏的肉欲。二是社会道德规范、教育方式的作用。禁欲主义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提供精神力量压抑肉欲:宗教提供的是原罪和上帝,哲学提供理性……成人社会又总是向青年灌输性有罪的观念。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青年的恋爱观。

要消除病态恋爱观(最典型的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它被一部分大学生所鼓吹宣扬)带来的心理紧张失调,性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青年真正认识到性需要的正常合理,病态就会消除。



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及其原因,并

在此基础上

探讨培养大学生健康恋爱观念的对策。大学生恋爱观受个人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学校以及社会影响的

原因,相对不

够成熟,需要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对策 在当今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恋爱现象构成了一道同 学羡慕、家长疑虑、老师无奈的独特风景线。随着上世纪 90年代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传统的爱 情观、婚姻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怀疑。高校作为 一个小社会势必会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对于人生观、世

界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呈现出的特点

大学生恋爱是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 已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聚焦点。据不完全统计,到大学 毕业时,谈过恋爱的学生高达总人数的80%,女生的比 例还要略高于男生。大学校园是各种思想文化交融的地

方。当代大学生恋爱呈现出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1.恋爱人数上升,初恋年纪下降

过去高校的思想和行为约束比较严,学生一般在大 学高年级甚至是即将毕业时才谈恋爱。如今,受性生理 成熟提前、高校思想解放和校内同学恋爱行为的影响, 有些学生刚入学不久就开始物色恋爱对象,在恋爱年 纪低龄化趋势的影响下,恋爱的人数逐渐上升。

2.恋爱行为公开化

尽管高校对于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的态度由 不赞成、不反对,但校园恋爱者多以学校不反 进行自我暗示,从而既不害怕学校的纪律约束,也 不担心老师的批评,更不在意同学的议论,反而以谈恋 爱为荣,无人喜欢为耻。在高校,不谈恋爱的人往往被


视为弱者,不谈恋爱被视为不正常行为。因此,大学生 恋爱行为公开化,出入成双成对,行为上也不遮掩,携 手漫步于校园,上课、吃饭、自习形影不离,甚至置校纪

校规于不顾。 3.恋爱态度趋于轻率

当代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恋爱观念日趋放开,情 绪化很重。有些学生以选择理想对象为由,见异思迁,频 繁更换对象;少数学生出现三角恋多角恋,甚至 在同学之间造成感情纠纷,以至发生冲突,酿成悲剧。大 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易追求爱情的浪漫,而忽视爱情的 义务和道德,认为恋爱与婚姻无关。孰不知,人类的任何 情感都是具有一定道德责任的,只有以高尚的道德为基

础建立起来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4.性观念的开放程度变化显著

性观念是人们对性问题的较为稳定的看法及所持 有的态度评价,既包括个体的性观念,也包括在一定时 代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性问题的评价、态度、看法的总 体趋势。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 响,传统道德逐渐淡化,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持开 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在一项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调 查中,支持婚前性行为的占到25%,持无所谓态度的有 30%。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当代大学生

的性观念也日益开放。 5.恋爱目的多样化

恋爱双方要具有相互的道德责任感,而现实调查 中,当代大学生单纯因为感情恋爱的不到一半,其他原 因如体验爱情的甜蜜”“、证明自己魅力满足虚荣 等恋爱原因占了大多数。有的大学生很少顾及恋爱 的责任和义务,功利化色彩越来越明显,交往对象的家 庭背景和经济状况往往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把前途寄 托在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显然,这样的感情往往禁不

起时间的考验。

二、对当代大学生恋爱升温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生理的发展是恋爱活动的诱因

大学生的年龄界限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进入了人体发育的第二高峰,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有

了接

近异性的欲望,对性的体验十分敏感。调查显示,有83% 的大学生有和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渴望拥有爱情。满 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这一 原因的驱使下,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 约会。因而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谈恋爱

的想法逐渐成形。

2.当代大学生恋爱是趋从于心理的需求 1.寻求归属感在恋爱过程中,恋爱双方形成了一


个亲密关系极强的小群体,双方在交流过程中渴求互相 的理解与关怀,排解内心的寂寞,两人共同分享生活中 的大部分东西:感情、财产、秘密等。恋爱能直接满足归

属感的需要。

2.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进入校园以后,意味 着脱离了以前的群体,进入了独立的生活环境。个人心 中的烦恼不愿向长辈倾诉,但又急切希望新的社会环境 和关系的认可。当亲密关系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的时 候,孤独的大学生走向恋爱是极其自然的事情。大学生 在思想、处境上的相似性,使得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 出明显的从众倾向。恋爱对象的出双入对,容易使孤独 者萌生羡慕感和攀比心,甚至自卑心理。受这种群体氛

围的影响,不少人开始寻求异性朋友。 3.对于浪漫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中,表现青年恋爱 的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很多,加上互联网上大量关于两 性及感情问题的探讨,激发了大学生的好奇心理。他们 向往浪漫的爱情经历,向往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知音 相伴,持这种观点的大学生,一旦遇到合适的异性,就容

易萌发爱情。

3.当代大学生畸形恋爱观是出于对物质的追求 少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大或者爱慕 虚荣、沉迷于高消费等原因而选择恋爱。他们企图通过 恋爱来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或者在经济上赚取利益,有的 甚至不惜名誉,采取欺骗的方式同时进行几段恋情 为追求享乐和地位而恋爱,是一种畸形的恋爱观。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与行为的策略 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恋爱过 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偏离不仅会 给学生的精神生活带来影响,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事 业和前途。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此应当予以高度关注,对 学生恋爱表现出来的不健康倾向应积极地加以引导。

1.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和责任教育

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理想信念基础上的,它是 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结合。大学生正值人生 观形成的关键年龄,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恋爱观。随着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 化趋势的发展,恋爱观也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表现出 实用性和功利性,恋爱不以感情为基础,而看重恋爱对 象是否有利用价值。因此,要加强大学生恋爱道德和 恋爱责任教育,使他们懂得恋爱是以纯洁的情感、共同 的追求、相互的信任和责任为内容的,具有专一性、持久 性和道德性的特点,促使他们在恋爱中对他人、对自己 和社会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培养健康文明的恋爱行为

方式,学会自律、自重和自爱。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有 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各种形 式的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懂得如果在大学阶段花费大 量的时间和精力谈恋爱,势必会分散精力影响自己的学 习,从而引导他们处理好事业和爱情的关系;多营造健 康、开明的校园文化,通过开设爱情婚姻专题讲座、人体 理学和性健康教育等课程,消除他们对于爱情的困惑

和焦虑,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3.发挥社会舆论对健康文化的宣传功能 在经济转轨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以赢利为目的的 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 发展,使得社会文化的受众群和传播效率大大增加。目 前,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一些 不良杂志,而部分新闻媒体背离行业道德和伦理修养,甚 至个别媚俗刊物违法传播不健康文化,给年轻一代造成 了不可磨灭的疮疤。因此,社会舆论应该在是非、善恶、 美丑面前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肩负起社会繁荣、健康

文化氛围的营造功能。 4.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医疗服务,目前对于 人们心理健康的辅助作用在我国并不十分明显。一是因 为国人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不愿以这一方式表达出 自己内心的问题;二是心理咨询这一服务的宣传力度还 不够,人们对其持有偏见,认为有精神疾病的人才会接 受这种治疗;三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数量有限,发挥的 作用有限。因此,针对大学生提供性爱方面的咨询和帮 助,是大部分国内高校的空白。在这方面,高校作为科学 知识的传授地,应该发挥专业人士云集的优势,开启校 际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合作的桥梁,吸纳专业人才,设立 专门的咨询中心,甚至校际心理咨询流动站,为学生提 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及时解决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恋爱观

1,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人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2,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在对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上,43.6%认为“学业高于爱情”;6.8%认为“爱情高于学业”。调查结果说明绝大多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大都没有忘记学业,总想把学业放在首要位置。但是,上述这些只是大学生主观上、思想上的愿望而已。教育实践经验表明,真正在客观上、行为上能够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关系的大学生虽然也有,但为数不多。更多的是一旦缀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冲击一切,学习同样受到


严重影响。很多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唯一追求。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在回答“你认为‘爱人只能一个,情人可以多个’这句话”时,认为“有一定道理”9男生28.57%女生18.37%)和正确(男生12.24%女生4.54%相加达到40.8%女生22.91%在回答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时,有34%的学生不反对婚前性行为,其中17%的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9%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只要顺其自然。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大学生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恋爱观也逐渐变得开放起来。 4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同眷属”者少,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失恋大军。北京科技大学学生主张“不成恋人成朋友”为49%发奋学习驱散失恋痛苦为36.5%“找新的对象抚平创伤”为10.6%“报复对方”为2.4%“悲观厌世”为1.6%感情挫折后出现一个时期的心理阴暗期是正常的。对自己和对方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尊敬对方的选择。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

因失恋,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大。对于,大学生恋爱所出现的新特点,解决的办法就是树立一个正确的恋爱观,正确的恋爱观对恋爱实践有导向作用,并促进人们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遵守恋爱道德。大学生谈恋爱时,遵守恋爱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相互尊重恋爱自由、彼此忠诚,行为端正文明。举止文明,有分寸,不可随心所欲,无视社会公德。

2,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关系。大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恋爱和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恋爱与集体活动、社会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连爱与其他同学团结的关系等方面。肩负重任的大学生应处理好爱情与学业关系,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更富有积极意义。

3,正确处理恋爱挫折。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爱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但在恋爱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

4,爱情是美妙的,它教会我们许多的人生道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爱情观,正确处理好恋爱问题,同时当遭遇恋爱困难时也应比较强的,能体现大学生素质的方法来解决,做到堂堂正正的恋爱大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568aeb8a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