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古诗教学的一点思考 古诗是连接汉语古今文化的传输带。古诗的内涵是丰富的,是多元的,因为其作者年代、环境、心境的不同,导致其理解认识的多元化。作为现代人,认识古诗是一种心理历程,学习古诗更是一种心理体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块,古诗教学更应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通过生活来认识古诗,而不是用古诗来认识生活。在教师主导已经有所缺失的今天,我们更应关注这一点。作为古诗教学,我们当前的课堂过多的注重古诗本身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忽视学生这一特殊的生命个体,忽视教师这一连接生命与意境的桥梁,这样,导致当前的古诗教到最后还是古诗,它只能作为一种文化宝藏而库存,学生依然是宝藏的收藏者,而不是拥有者、创造者、享受者。基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课堂应不仅仅关注古诗本身,还应寻找古诗与学生这一生命个体之间的契合点,让学生真正感诗。要做到这样,我们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古诗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应该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引导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真正将古诗进行自我范围内的多元解读。 我在教学《凉州词》时,我针对这首诗进行了四次有效引导:第一次,让学生听音乐,想象听到的画面,把学生带进自己的想象境界;第二次,让学生说说听音乐体会到的情感,因为学生听的音乐很感伤,因此,他们在说中感受到了幽怨、第 1 页 悲伤之情;第三次,二次运用音乐,让他们结合古诗谈谈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实际上是将学生自我生命个体与古诗画面结合的一次朦胧引导,有了前面的想象基础,古诗读的基础,于是使得画面越来越清晰,生活中看到的一幕幕仿佛就出现在眼前;第四次,教师巧妙的运用了一次疑问,“羌笛为何怨杨柳,春风又为何不度玉门关呢?”再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真正在疑问中解答了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是多元的,但这种多元不是凭空的,是建立在学生自我认识上的思考结果。这四次引导,使得整堂课学生不是在为学古诗而学,是在享受古典的文化生活味。 学完诗歌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将其积累在脑中,我想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朦胧地对待古诗本身,引导学生自己关注他们所关注的,所能关注的。对于小学生,我们不能因为积累而积累,因为理解而理解,那样古诗到最后还是生硬的语言块。课堂中,我们能放手处且放手,深奥的又不是主要的字词可以不谈,让学生在自我范围内去欣赏,在情感范围内去感悟,真正将古诗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引导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后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第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aa8e5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