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使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 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10、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二、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之人 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三、“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四、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 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 五、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体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七、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由。 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八、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九、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由? 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 十、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5f8177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