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壮语方言片区的壮语传承调查研究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百色市壮语方言片区的壮语传承调查研究 摘要:广西作为祖国南疆的壮族自治区,是壮语的主要分布区,就区情而言壮语又主要分布在百色、河池、南宁、柳州的各县中,覆盖面占这些地区的60%。其中壮族的发源地——百色市存在典型的壮语方言片区:由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靖西县、德保县、那坡县构成。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百色市壮语方言片区存在的壮语传承危机,深入剖析壮语代际传承中的现实情况与未来影响,希望以此唤起壮语教育保护及有力举措。 关键词: 百色市壮语片区 壮语教育 文化传承 一、百色市地情概况 百色市地处广西西北部,位于右江河谷上游。北与云南省、贵州省相连,南接崇左市及南宁市,东邻河池市,西与越南接壤。全市共辖12个县(市、区),总面积3.6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80万人,主要分布壮族、汉族、瑶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7%,是广西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市。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截至2016年5月,百色市辖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10个县:右江区、靖西市、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那坡、凌云、乐业、田林、隆林、西林。壮民族布洛陀文化、黑衣壮文化、壮族织锦文化、北路壮剧文化、壮族嘹歌文化等,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二、研究步骤 调查步骤:文献研究法,通过相关文献汇总分析,梳理百色市地理历史概况及壮语分布研究概况,其中着重分析百色市壮语方言片区(下文简称片区);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科学问卷,发放并回收进行汇总,有针对性地构建数据分析;本次问卷根据调查对象不同分别发放电子问卷或纸质问卷,累计发放1140人/份,有效问卷量808人/份;实地调查法,与调查对象进行直接沟通,配合问卷调查法,如存在读写障碍的老人或文化水平较低的调查对象;数据统计及图表分析法,各项调查数据搜集后汇总至excel,以图表形式做具体对比并分析。 三、问卷调查内容 问题 选项 数据汇总 1.性别 男、女 53%、47% 2.年龄段 0-15岁、16-35岁、36-60岁、60岁以上 18%、57%、11%、14%、 3.婚否 已婚、未婚 34%、66% 4.是否能使用两种以上语言 是、否 89%、11% 5.是否能流利使用壮语 是、否 37%、63% 6.家庭交流中优先使用语种 壮语、普通话、白话、桂柳话、蔗园话、其他 26%、29%、26%、11%、3%、5% 7.对外交流优先使用语种 壮语、普通话、白话、桂柳话、蔗园话、其他 6%、58%、29%、5%、1%、1% 8.您希望学校推广壮语学习吗 希望、不在意、不希望 23%、48%、29% 9.您希望陌生人与您初次交流时使用哪种语言 壮语、普通话、白话、桂柳话、蔗园话、其他 12%、45%、37%、4%、1%、1% 10.您认为不会讲壮语对工作、生活影响大吗 很大、不怎么大、基本没有 13%、48%、39% 11.您的父母或配偶所属民族中有非壮族的吗 有、没有 57%、43%、 12.您听说过壮文吗 知道、不知道 69%、31% 13.您认为壮族的始祖是 河姆渡、布洛陀、女娲、嫘祖 9%、78%、 7%、6% 14.您认为夹壮影响形象和交流吗 影响、不怎么影响、不影响 53%、31%、16% 15.您是否会要求下一代学习说壮语 会、不一定、不需要 11%、51%、38% 注:调查时间2016年5月1日——2016年5月7日,各项百分比数据皆四舍五入后取整整理得。 四、调查结果分析 4.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男女比例较均衡,男性较多;年龄层以青壮年为主;未婚人数超六成。 4.2 调查对象语言使用情况 多语言使用者近九成占绝对多数,其中三分之一的人会流利说壮语;对内交流中,壮语、普通话、白话比例在25%——30%区间较均衡;对外交流中普通话占优势地位,白话其次,而壮语比例同桂柳话接近,表现式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百色壮语片区壮语的社会功能及社会地位衰弱情况,这有来自壮语本身的原因,也有诸多外部因素影响。 4.3 壮语内在因素分析 壮语片区母语代际性增强,母语习得能力差,母语认同心理弱。这也是设计表3-1中第6至第10问的出发点,结果表明片区民众母语认同和自觉学习母语意识偏弱。 壮民族民族意识较薄弱,民族凝聚力较弱,对民族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历史上壮族先民没有统一的族称,其内部支系众多,自称庞杂,包括布侬、布土、布僚、布泰、布雅衣、布沙、布僮等等,缺乏文化认同的内在要素,没有形成集中的政治经济共同体。[2] 壮语作为母语的现实使用能力较弱。壮语使用的土壤发生了改变,然而在现实交流环境中的使用弱势导致民众不自觉的选择,最后导致了普通话、白话强势认同观念的产生,这样的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实践中又势必导致语言使用的“去壮语化”,而实际生活中“去壮语化”的增强又会使认同心理趋弱,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态势。 壮语的语言媒介不完整性。作为一门民族语言,壮语并没有相应流传广泛的历史文字进行辅助——虽然壮族先民仿造汉字构造创建了民间的方块文字,但由于构造繁杂不便识别和传播等原因,一直没有成为流通于世的文字,这在壮文化的传承上是个很大的缺失。自1951年起,党中央政府先后为众多少数民族创造了拼音文字以后,拼音壮文应运而生并进行推广,但推广收效甚微。[3] 壮语传播渠道单一性。在百色市乃至广西区,壮语为载体的广播、影视或新闻都是非常少的,现有壮语节目收视率非常低,传播力度是非常薄弱的,大部分广西人习得壮语都是通过上辈亲人或生活圈交流影响,自发学习极少。 壮语教育的缺失。例如笔者所念的初中前身为百色市的壮文学校,属于民族中学,却发展维艰,随后改弦易辙,更名为第四中学,全力发展汉语及英语教育,最后中考升学率全市第一。试想,若它一直保持壮文学校的属性,发展局面又当如何?观滴水而知沧海,壮语、壮文的传承发展困境远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4.4 外在因素分析 民族融合加强。上世纪末后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对外交流增多,导致民族共同语影响加剧。白话的使用者数量虽受普通话影响有所下降,但在城镇化过程中得益于白话的现实强势地位,即便在不作为第一使用语的群体中也作为优势方言存在,而使用普通话的家庭基本都会延续普通话甚至拓宽外语的教育。 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平日在校园或是企事业单位中,不难看到“文明用语、请说普通话”、或是“学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学好普通话,实现中国梦”等推广普通话的标语。在笔者看来,推广普通话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但单一强调普通话的发展并不利于民族语言的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其繁荣是相辅相成的,故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保留地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化。 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在传统农耕时代,农业和手工业占主导时,人们对外交流需求小,地域流动小,故语言间影响较小。但改革开放后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服务业、流通行业、对外贸易中普通话甚至外语的使用需求急剧增加,职场文化中难觅壮语的身影,在强势语言面前,现实交流承载能力偏弱的壮语地位势必下降。[4]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农村劳务输出增加。外来人口增多,。调查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在接受调查的“第三代”、“第四代”已有对象人群中,学历越高、在外工作生活时间越长者,跨片区择偶情况越明显,调查中农村务农青壮年为11.4%,外出务工人员为51.2%,大学生则高达82.4%。社会单位中家庭的跨民族、跨语言构成增加。 语言兼用转用增加。随着社会交往增强、人口流动增加,壮语的传播范围扩大了就广西而言,壮语使用人口有1650 万,占广西全区总人口的33%。除了普通话,广西使用人口排在前六位的语言依次是汉语方言、壮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说汉语的人口有3100 万,占广西全区总人口的62%[5]——外部语言环境相当复杂,壮语生存土壤肥料被严重稀释。 五、结语 从儿童时期至今,笔者的使用语种次序由壮语、白话、桂柳话、普通话到普通话、白话、壮语再到如今的单一使用普通话,是一个典型的亲历壮语从优先级到末级使用困境的多语言使用的90后。百色地区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素来有众多民族在此杂居、聚居,从而形成了多语言的使用环境。近年来壮语的使用日益式微,在未来传承发展中存在严峻考验。 学界普遍认为,重塑语言环境的代价是巨大的。然而上至政府机关下至普通民众,保护、传承发扬壮语等壮文化的意识却非常薄弱,一般的保护也仅仅限于口头宣传、民族特色产品挖掘和旅游活动开发中,并没有立足长远而具体有效的措施用以实现语言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正如同生物多样性对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笔财富,我希望通过翔实有力的调查数据,直面壮语使用传承的困境,唤起各界对壮民族等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重视,从政策引导、扭转社会心理、增强壮语母语认同、提升经费扶持和研究力度等方面对症下药,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学术参考,共同为其科教文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6] 参考文献 1.百色市人民政府网,百色概况,http://www.baise.gov.cn/html/kcdvd.html,引用日期2016年5月17日 2.邓玉荣,《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语言间的相互影响》[J],方言,2008年第3期 3.李虎,《拼音壮文推广的困境与反思》[J],学术论坛,2011年第4期 4.付哈利《南宁市壮语语言功能衰弱的原因及对策》[J],梧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5.蒙元耀,《西江流域的语言分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6.杨信川,《壮语方言的使用和声望不平等现象》[J],广西大学学报,2003年6月第3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6008e90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