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

时间:2023-12-25 19:42: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

教案概述

《神奇的光》是一节适合大班的科学课,课程主要讲解光的概念,能够启发幼儿对光的认知和兴趣。通过本次课程,幼儿将探究光的基本特性,学习如何分类光,理解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等概念,并了解光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目标

1. 2. 3. 4.

熟悉光的概念以及光的基本特性; 掌握如何分类光;

掌握透明、不透明和半透明等概念; 了解光常见的现象,如折射、反射等。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 2.

准备PPT或教具等教学辅助工具;

在教室中悬挂透明不透明半透明标志,方便幼儿分类光。

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的灯光,问:你们都知道什么是灯吗?你们见过不同颜色的光吗?那么,什么是光呢?

主体

热身环节

展示证明光的存在的实验:材料:纸片、手电筒、黑暗的房间。

1. 2. 3.

把纸片贴在手电筒上;

将手电筒打开,拿着手电筒在黑暗的房间里晃动; 观察纸片的变化。

引导幼儿回答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是光让纸片变亮的吗? 学习环节

展示测试透明、不透明、半透明的物体:材料:薄绒布、透明玻璃片、不透明的铝箔,教具:透明不透明半透明标志。

1.

引导幼儿认识教具上的标识;


2. 展示薄绒布、透明玻璃片和铝箔,引导幼儿分类并解释这些物体为何如此分类;

3. 讨论分类的准则。 讲解光的分类:

1. 2. 总结环节

引导幼儿回答总结性问题:我们今天学了什么?你们对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可见光:灯光、自然光等;

不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

课后拓展

让幼儿自己试着在黑暗的房间里做实验,使用手电筒、挡板、纸片等材料,观察光的变化。

课程评估

在本节课后,可利用绘画、游戏等形式对孩子进行测评,检测其对光的概念、分类及特性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交互式教学法,将孩子作为课程的参与者,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形式,增强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并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光的概念和特性。但需要注意课程难度适合幼儿的接受程度,在讲解过程中需要关注孩子的反馈,及时调整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6a98d41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