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复习题

时间:2022-04-11 14:26: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名词解释

1.文化模式: 是由多种文化元素或多个文化丛经过长期的接触、融合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更复杂、更高层次的文化系统。如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中国文化、日本文化美国文化、印度文化等。

2.社会整合:社会整合是社会学术语,是指社会将无数的个人组织起来,团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合力,维护其统一的局面。所谓整合主要包括文化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和功能整合。

3.社会控制:社会控制这个概念原意是社会必须控制人的动物本性,限制人们发生不利于社会的行为,后来发展出来广义的和狭义的解释。广义是把社会控制理解为社会或群体为了维持社会秩序而采取的手段。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约束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狭义是把社会控制理解为社会或群体对偏离社会规范的离轨行为所采取的限制措施及限制过程。

4.再社会化:再社会化,又称为重新社会化.是指对于那些没有能够达到社会化预期目标,原来的社会化已经失败或基本上已不适用的人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再社会化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被动的、强制性的;另一类是主动的、补偿性的。主要目标是:重塑自我。

5.镜中自我:“镜中自我”又译为“镜中我”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在1927年提出的。库利认为,人的自我是社会的产物,个人通过观察和理解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即镜中自我。我们是通过别人来确认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和认识。每个人都是通过别人这面镜子来认识自己,形成自我的。费孝通:我看人看我。

6.文化特质:一种文化特质可能会从一个群体传播到其邻近的群体中去,被他们采纳或接受,这就是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文化的固有属性。文化特质或文化元素: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能够独立表示某种文化意义的事物,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 7.社会结构:社会学家看来,社会并非是人们杂乱无章随心所欲的聚合,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模式人们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有组织的社会关系体系。

8.社会分层:是指按照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社会分层反映了社会成员在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层次结构和社会等级秩序现象。 9.基本社会化:又称为初始社会化,是指发生在个人生命早期阶段的社会化,也就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基本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基本社会化的对象是未成年人。主要内容包括:培养日常生活的能力,接受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和培养角色能力,确立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主要目标是:形成个性,培育人格,确立自我。

10.制度化: 制度化是指社会制度定型化和形式化的过程,是人们行为方式的模式化和定型化过程。制度化表现为个人、群体和组织的行动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也是整个社会生活变得规范化、有序化的过程。两种理解:1制度化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制度化是一种自然形成的重复性习惯。2制度化是人们理性选择的结果,是制度的制定者、推行者和相关参与者的互动过程与结果。 简答:

1.集体行动有什么特征?突发性,在偶然事件影响下发生。群体性,是众多人聚集起来发生的。狂热性,情绪感染,导致集体冲动。非结构性,无组织性,不是有组织进行的。过渡性,持续时间短。

2.中国单位组织有哪些特点?中国单位组织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单位是整个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1.功能合一。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2.组织资源的非流动性。3.行政等级性。行政化特色鲜明。4.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依赖性强。

3.社会学对社会问题的解释有哪些理论?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发生的,由于某些社会结构或社会关系失调,导致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对



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1).社会病理学理论:社会病理学认为,社会问题是社会运行中的病态现象,是社会运行不正常的表现。社会问题就是明显违背社会道德期望的非道德状态,是社会的不健康状态。(2).社会解体论:社会解体(Social Disintegration是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最先由美社会学家托马斯提出。它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使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和继续下去,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所替代的过程。(3).化失调论:文化失调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提出的理论。社会变迁是一种文化现象,应该从人的文化方面而不是人的生物本性中去寻求社会变迁的原因。文化变迁研究大多属于文化人类学的领域,但文化变迁也被理解为与广义的社会变迁相联结的情况。认为,文化变迁中的“文化堕距”,文化失调是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4).社会失范论:社会失范的概念是由迪尔凯姆提出的。他指出,在现代的社会中,传统的规范被破坏,新的规范又没有建立,因此社会没有提供一个明确的标准去指导人们的行为。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会觉得迷失了方向,感到焦虑。这就是社会失范。社会失范常常带来社会问题。默顿发展了社会失范的概念,当个体接受的社会规范与社会现实相冲突时,个人承受了社会压力,于是产生不遵守社会规范的社会失范现象。(5).社会整合理论:迪尔凯姆认为,要解决社会秩序的问题就必须回答是什么使人们联合成为社会的。他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个概念。分工(职业专业化)随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分工可能带来社会问题。迪尔凯姆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与社会整合程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他在《自杀论》一书中,运用社会整合理论对自杀这一社会病态现象做了精辟的分析,认为自杀的原因在于社会整合程度的不同。(6).价值冲突论:价值冲突论认为社会问题即是某些群体之间的价值不能相容共存的社会状况;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发生矛盾或冲突致使社会思想准则混乱,从而导致社会问题产生。价值冲突观点综合了欧洲社会冲突理论与美国社会冲突理论的观点。(7).标签论(8).偏差行为论(9).批判取向的社会问题观(10).社会建构理论的解释. 4.当代中国主要有哪些社会阶层?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经理人员阶层;3.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 7.商业服务人员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 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 5.社会现代化有哪些基本特征?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类型。它是一种革命性的社会变迁,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超过了历史上任何其他社会变迁。

具体而言它是18世纪以来从欧洲起源,之后扩展到全球范围的,影响最大、变化最大的一种社会变迁。现代化是一个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反映科学革命、知识增长、各种体制进行适应性变化、产生新的功能、调整人们生活的变迁过程。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

6.现代社会有哪些特征?⑴现代化是一个剧烈的社会变迁过程;⑵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全面性的社会变革过程;⑶现代化首先是在西方国家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⑷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变革过程;⑸现代化是一个趋同化的发展过程;⑹现代化是一个功过并存的社会变迁过程。

7.简述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乔治·米德、库利、托马斯、布鲁默。主要观点:(1).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2).符号是指所有能够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如语言、文字、表情、动作、物品、场景、距离。(3).符号的意义有公认的,也有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双方协商而确定的。

8.影响人们社会流动的社会因素有哪些?会流动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在其社会地位结构上发生的变动过程,即人们从已有的地位向新的地位的变动过程。这种变动可以是从一个阶级向另一个阶级或者从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的变动。1.社会因素⑴社会结构的性质⑵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⑶教育的普及与发展⑷社会就业制度2.个人因素⑴家

庭背景。先赋条件⑵社会网络资源。社会关系状况⑶个人的自致条件。知识、能力、业绩、经历等。

9.社会组织有哪些特征?(社会组织的涵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共同生活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村社、社团、企业、学校、政府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社会群体,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正式社会群体,如学校、企业、医院、社团、政府等。现代社会中最有代表性的群体形式就是社会组织,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社会组织的广泛存在,使人类生活变得更有组织性和更加制度化。)社会组织的特征:社会组织是分工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与初级社会群体不同的特征。(1).社会组织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人为建立起来的正式社会群体,它有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2).社会组织具有单一、明确的目标。(3).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正式的业缘关系,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4).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利益交换为基础,相互之间的关系不亲密。(5).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组织成员有较高的流动性。(6).社会组织有一套正式的规章制度,其存在具有合法性基础。组织是制度化群体。(7).社会组织具有开放性。社会组织在其活动方式上具有非人格化特征,在结构上具有形式化特征,其存在基础具有合理性特征。

10.社会制度的功能是什么?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社会行动的一整套相对稳定的社会规范体系。它是指导和制约社会行动的、被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为规则系统。(1).社会制度的正功能:满足人的需要;行为导向功能;整合功能;会控制功能;文化传递功能(2).社会制度的负功能:;压抑人的个性和自由;阻碍社会变

论述题:

1.论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如何才能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也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过程。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热爱,在与其它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中,做到自尊、自立、自强。对自身文化要有坚定的信念。途径: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三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四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与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联系我国社会转型和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论述道德社会化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答:我国目前已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现实客观情况下,由于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忽视了许多因素从而导致了许许多多社会化的问题。概而论之,主要有不完善的社会制度,正在恶化的生态环境,以及日益偏离轨道的社会价值观念这三大类问题。一是社会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是生态环境变迁中的社会化问题。三是因社会价值观冲突而引发的社会化问题。道德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社会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育道德情操的过程。社会通过各种力量使其倡导的道德价值和规范为人们所接受,并具体贯彻到实际行




动中的过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道德意识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道德社会化的最高境界是能够做到“慎独”内省和自律。意义:社会化有自我完善的过程和功能。公民道德调节社会生活,是从现实利益关系的角度,特别是现实生活中个人对待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态度的角度,去调节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公民道德立足于现实,又指向理想,因此,它以规范为基本形式,以价值为实践指向,为人们的相互关系的调节和行为选择提供一种价值支撑和价值导向。只有当一个社会的成员一起行动共同支持、维护这个社会的时候,社会才会生存下去,所以每个社会都塑造成员的行为来达此目的(角色承担) 3.我国在快速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的越轨行为?如何预防和控制越轨行为?违反一般社会规范的行为:这种离轨涉及面较广,它包括不按社会认可的社会规范行事的一切行为。根据离轨行为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性质,可以将离轨行为分成三类: 1离轨行为对社会共同生活和社会发展起消极和阻碍作用,如违法未构成犯罪和违警性的离轨行为;2离轨行为对社会共同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如破坏落后的阻滞社会发展的社会规范的离轨行为;3离轨行为的社会作用的方向性不明显,如生活模式改变中的某些行为,对社会发展来说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不好评价,我们姑且称它为价值中性的离轨。预防:一是立法部门做好前瞻性研究。二是强化行政监管。三是加强越轨行为的情报信息工作。

4.分析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当代中国主要有哪些社会阶层?改革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①以政治为标准的社会分层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②经济分层在较大范围内变得越来越重要;③原有的社会阶层内部发生了剧烈的分化;④社会上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陆学艺等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把当代中国人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他们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改革以来我国的社会流动十分明显,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大,表现在:城乡之间人口流动,城市内部的不同行业、不同组织之间的职业流动,农村内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之间的社会流动都相当显著。整个社会分化加剧,贫富分化严重,社会不平等程度上升,财富和权力分化有固化趋势,制约社会流动的制度因素依然存在。截止2010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8607539959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221426652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77053f5910ef12d2af9e7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