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分钟课堂教学优化 面对现在国家提出的减负要求,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我们每个老师的向往。对于优化40分钟课堂下面我想浅谈一下我的一些点滴体会: 一、合理地使用导学案,使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 (一)、把预习导学案当“指示灯”,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领会学习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而如何预习却是学生的一个盲点,对于语文学生只是被动的看看课文,并没有深入到实质,预习导学案的运用恰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教师设计预习导学案,学生通过自己解读就能自主感知并大体了解本课的重点、难点、每一节课的知识回顾、同时学生可以准备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课外资料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预习案我设计如下:首先是初步的引领: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三遍,圈画出生字词,并在导学案设计的格子上练字。接着就课文内容提出指导:1、学习目标:A、理一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B、品一品,体味生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2、知识回顾:回忆学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3、感知课文:A、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B、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有什么重要的意义?C、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D、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4、拓展延伸:你还知道有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吗?这样明确的要求使得学生懂得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勾画出课本的知识点并写上标注,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并将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不仅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同时还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把课堂导学案当“探照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课堂导学案要有目的有意识的把本课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使学生对问题有预见性,再深入思索问题,问题的设计有延伸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在组内对本课各部分基础知识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学习情况,及时纠正他们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引导和推广。有了《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有目的地有条不紊的学习,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成功的,是富有创新教育气息和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精心编写它,在使用的过程中怎样让其充分发挥作用,让导学案真正帮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组织课堂讨论优化课堂教学。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提供平台让学生发挥出来,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创设良好探究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以前后两座四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适应的问题也不同。如《老王》这篇课文中的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辛者的愧怍。”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想。由于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但是这些结论都是有道理的,我都给予了肯定,这是学生探讨出来的,既容易了解,印象又深刻,效果比我们老师把抽象的理解说出来好得多。 (二)、故意示错,开展探讨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三)、抛出课题,开展探讨活动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如《老王》一课中我布置学生讨论“象老王这样的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我们遇到这些人应该怎样去对待他们?”针对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来关注并积极加以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讨论的形式多样化。 教师就文本内容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梳理。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交流,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形式可以多样化:朗读、倾诉、质疑、批判等等。除此之外,必须围绕教师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组员们在表达、倾听的基础上反思、讨论,提出新的看法。教师全方位指导合作小组的活动,根据学生需要或教师的观察可以作重点辅导。此环节让每个学生就文本平等交流、自主表达、耐心倾听、激发创造,这是学生合作的过程,对话的过程。是整个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该环节锻炼了学生听、说、思维的能力。最后合作小组把自己小组有价值的问题、创造性的思考和围绕教师提问的讨论结果独立形成文字,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小组在倾听的基础上可以提出质疑,自由陈述观点,实现组间对话。 四、设计科学的问题,精讲精练。 由于受一些教案的影响,我们老师似乎总有讲不完的内容,所以这样我们四十分钟就没有质量可言,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好一节课的问题,化繁为简,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变色龙》一课,本篇文章是一篇小说,篇幅长,所以我设计的问题主要围绕小说的三要素设计,一是理清小说的情节;二是理解小说的环境;三是分析人物形象。我就设计三个问题,以第三个问题为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学得轻松,而且也能把握住文章的重点。 五、重视课后五分钟的训练。 一节课的完整,少不了课后五分钟的学以致用。课后五分钟有时老师们不注意,有可能就很随意的给学生看看书,或者是读读书便结束。然而课后五分钟如果合理运用,坚持运用便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说话能力。如《春》这一课,我让学生仿写课文最后三段,学习文章利用修辞来增强文章语言生动性的写法。又如《背影》在课后五分钟,我让学生学习文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去写自己最熟悉的人。这样,长期的片段训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在40分钟的课堂上,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学生会不会走弯路,完全在于老师的指引,优化40分钟,使学生在40分钟中,将知识学透彻是我们老师共同的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7852425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