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宋诗的特点及其原因

时间:2022-11-19 18:10: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宋诗的特点及其原因

作者:余婷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2

要:唐诗和宋诗都是处在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宋诗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潮,保存下来的宋诗数量要比唐诗还要多。本文拟就宋诗的特点及其原因作分析,试图通过探讨宋诗的特别之处以及形成这种诗风的原因,来说明宋诗存在的合理性。 关键词:宋诗;文质;理趣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6-0010-01

一、宋诗的总特点:质胜于文

一般而言,宋诗的长处在于技法上较唐诗有所进步,以及题材的扩大。钱钟书先生认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谈艺录》),缪钺先生也指出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两位学者说的都是这个意思。由此可知,宋诗总的特点在于质胜,下文将作三点来分析。 (一)宋诗善说理,以理趣见长

宋诗中很少出现直接抒写宋人的内心情感,取而代之的是议论迭出的笔调和阐发人生中的各种理趣。宋人以诗为武器,议论时事,干预政事,这是宋诗的一大特点。同是讽刺统治者的奢侈享乐,晚唐杜牧《过华清宫》是直接微讽,而宋代苏轼《荔枝叹》却加上议论,体现出宋诗好议论、把说理融入写景中的特点。其实,宋诗中的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宋人的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人生、社会、历史的洞察与理性把握方面,超过了唐人。 (二)宋诗有散文化倾向

这是唐诗中没有的现象。即是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字法引入诗中,结构手段、叙事方法和语言风格具有散文化倾向。相比唐诗中明白浅切的语言,宋诗的语言则较为委婉曲折,意境生新瘦硬。宋诗把议论和散文自由表达手法引进诗中,善于使事用典,比喻新奇拗曲,在选词造句上讲究工巧,因此破坏了诗歌的节奏,使诗歌重现出松散的特征。 (三)宋诗多以平淡冷静的态度去体察事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才学为诗,多用典,书卷气较浓,显得委曲精深。宋人主要是资书以为诗,广征博引,引典用故,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显示了宋人高度的学术水平。这些在苏轼、梅尧臣、黄庭坚等宋代诗人的诗作中都有突出的表现。以江西诗派的的代表人物黄庭坚为例,他对杜诗一字无来处平淡而山高水深等评价,实际上体现了他本人重读书、提倡以故为新以及宋人追求平淡有味、涵咏深沉的审美境界的特点。

二、造成宋诗上述特点的原因:社会的影响和文学自身的发展 (一)社会环境因素

赵宋王朝结束五代割据,重新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国家。为进一步巩固统治,它以割据混战的事实否定了李唐儒道并重的思想,重新认识到独尊儒术的重要性,继承并发展了唐代的儒学革新,而形成一套体系严密的程朱理学。被称为道学理学的这种新儒家思想,为封建制度合理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说明,也鼓舞士人勇于承担道德责任,并在自然科学和学术研究方面提倡理性思辩。宋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

另一个方面,宋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外有边患危机,内部接连爆发农民起义、军卒暴动,国家财政岌岌可危,局部的、阶段性社会政治经济危机接踵而来。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赋予宋代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积极用世的精神。他们一般不再沉迷于政治幻想,而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对政治的关心也引导文学关怀政治,出现了文学政治化的倾向。一些人运用诗歌宜传政治主张,议论时事。而一旦仕途受挫,又会以诗歌去书写自己深沉的人生体会。总之,兴盛的唐王朝赋予诗歌感性化、热情澎湃、满目锦绣的形象,而危机四伏的赵宋则只能赋予诗歌理性化、自然平淡、意在言外的形象,也显得更为冷静,更为透脱。 (二)文学自身因素

文学自身的发展来看,诗发展至唐代已达顶峰,唐诗初盛中晚,各擅胜场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后人要超越唐人,必须另辟新径,不可以一味模仿前人,在彼境界之中,业已发展殆尽。率此以往,其道则穷。故宋人别辟一境界。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评北宋人终非古人之诗为也。这一句批评,正点出他们已经能别出唐诗风貌,自成一格。

从宋代文学各种体裁之间的横向联系来看,宋代散文的繁荣促进了宋诗的议论化。以文为诗是在一定程度上像写散文那样去写诗,从而使诗具有散文的某些特点,概括起来,大致上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古文的章法、句法为诗;另一方面是以古文中常见的议论为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历过唐诗的鼎盛之后,宋诗在继承时,另辟蹊径,从唐朝的感性过渡到理性,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社会,解读人生,解读文学。这种转变是宋代文人为了与唐诗有所区别并与之一争高下而作出的努力,无论结果如何,宋代诗人的创新精神应该得到我们后人的肯定。

参考文献:

[1]熊笃.古典诗、词、曲艺术审美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79198c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