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5第四章 防灾减灾 我国主要减灾工程(讲义)

时间:2022-05-16 15:34: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地理

一、考点突破

我国主要减灾工程

1. 掌握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和淮河流域治理工程的相关内容; 2. 根据自然灾害成因,确定防灾减灾的措施。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我国防灾减灾的做法;重大减灾项目。 难点:主要减灾项目的分布与防治方向。

一、我国主要重大减灾工程

1. 我国防灾减灾的指导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 19894月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1991年以来,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被确定为“国际减灾日”

二、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1. 2019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后,我国政府做出了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建水利等重大决策,治理后长江下游摆脱了人争水地,水致人灾的恶性循环局面。

2. 主要措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有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措施;在上游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全面地改善了长江源头生态环境的状况。

三、“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1.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分地区,涉及我国北方13个省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达407万平方千米。 2. “三北”部分地区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增加、农业垦殖、战争以及统治者大兴土木等,从而产生了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灾害等。

3.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1978年,国务院批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通过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

4. “三北防护林的意义:三北防护林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1. 淮河治理的目标: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对病险水库、河堤采取除险加固和疏通河道等措施,提高淮河流域各地区的防洪标准,改善航运条件,提高供水保证率。

2. 淮河多水灾的原因:一是支流多;二是落差小;三是河道弯曲狭窄;四是湖泊淤积;五是暴雨频繁。

影响要素



支流多

概况

对洪水的影响

上中游水系呈不对称的扇形分每降暴雨,众多支流汇集地布,支流众多,源短流急 表,水流速度快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总落差仅

中下游洪水下泄十分缓慢

200

落差小

1/3


河道弯曲狭窄

中上游的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

当支流洪水迅猛汇集后,极

窄,而下游又缺少通直的入海

易造成行洪不畅

河道

洪泽湖多年淤积,形成地上湖 失去了调节洪峰的能力 暴雨多发生在68月,其中6

暴雨使淮河流量增大,水位

7月份受梅雨影响,8月份受台

升高

风影响

湖泊淤积

气候 暴雨频繁

【方法指导】图示法理解洪灾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随堂练习】

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完成12题。 1. 减灾防灾的核心是(

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 战胜自然灾害 杜绝自然灾害 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2. 下列有关我国减灾防灾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 B. 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需统一行动 C. 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 D. 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要分工协作 答案:1. C 2. B

思路分析:1题,减灾防灾的核心在于就是在观念上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杜绝灾害。第2题,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减灾防灾模式是:对付灾害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面临重大灾害,应当采取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分工协作的方式,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以防为主就是防患于未然;全民参与就是避免各自为战,集中抗灾力量,克服重大灾情。

例题1 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A. 鼠害



B. 洪涝



C. 旱灾



D. 寒潮

2)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调整产业结构 人口外迁 房屋加固 组建志愿者队伍 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 ①①①① B. ①①①① C. ①①①① D. ①①①①

思路分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知,地震对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四个选项中只有B符合条件。第(2)题,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外迁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不属于地震灾后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答案:1B 2D

例题2 下图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思路分析:第(1)题,考查读图能力。从图中不难看出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从地形和社会经济水平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题,考查国土整治措施。B

2/3


地区地处丘陵山区,洪水可能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以需要采取植树造林,生态退耕等生物措施;修建护坡和水库的工程措施要相互结合。

答案:1)关系: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原因:A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将人口迁出高风险区。

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台风的移动路径对气象要素的影响、危害及防灾减灾措施,一道考查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典型试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图文资料与教材知识建立关联,然后迁移应用地理学科知识。第(1)题,台风为一低压中心,过境时气压先降后升;台风的结构分为中心静风区、中心附近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其中旋涡风雨区风力最大。第(2)题,先由图判定A地位于沿海,故台风带来的次生灾害是狂风、风暴潮;B地是内陆山地地区,主要次生灾害是暴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针对B地提出采取防止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措施即可。

答案: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2A地:风暴潮;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

措施:护坡固坡、植树种草。

【技巧突破】图解法理解工程性防御措施与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关系

1)区别:凡是通过规划、法律、管理及教育等途径达到防灾减灾目的的防御,即非工程性防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世纪末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委会员的成立。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关键是修建防灾工程,故二者的区别就是“工程”,是“软件”和“硬件”的差别。

2)联系:两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较好的防灾效果。 【知识脉络】

3/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7b59c70b5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