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教案

时间:2022-11-04 12:04: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二力平衡 知识 技能



新授课



1课时

兰州十九中 赵贵强

1.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称为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3.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4.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或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水平。

2.通过使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水平。

通过平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方法 实验探究。

过程 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教学 重点 方法 教学 难点 方法

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

平衡的概念。

方法 举例、分析。

教学以生活素材为基础,表达从生活走向科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设计过程,通过实验操作和比照观察让他们在观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实理念 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并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在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力的相关知识,学生已具备较强的感性知识,但理性知识比较分析 欠缺,教学中尝试通过生活中的情景现象引导分析得出二力平衡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突破学

生的思维障碍和误区,最终归纳得出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 用具 教学 流程 设计

教师 学生

细线、钩码、滑轮、纸板、多媒体、课件等。 细线、钩码、滑轮、纸板等。 教师指导

1.通过视频等引出概念。 2.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介绍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4.总结及知识扩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知道平衡、平衡力及二力平衡的概念。 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3.能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4.概括本节内容并主动发言。

学生活动

教学 过程

二力1.平衡状态。

平衡 播放视频、 列举分析生活中的各种例子。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分别处于什么状态?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引入概念:如上述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平衡的物体所受的力叫做平衡力。假如物体只受二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1.观看视频、分析生活中的各种例子。

思考并分析问题,然后回答: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为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知道平衡的概念。

知道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概念。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提出问题: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二个力,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物体平衡呢?

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按教材第25页中的实验探究介绍实验装置,并按照步骤组织学生实行分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1在细线的两端挂质量相同的钩码,纸板是否静止?纸板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特点?

2)把纸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纸板是否静止?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3)在细线的两端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纸板是否静止?

通过以上实验,请同学们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物体平衡时的合力是多大?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解释。

1)举例说明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能够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举例说明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能够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组织学生模拟游戏“拔河”,并分析受力情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通过第(3)个问题要让学生弄清楚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受力物体是两个;而平衡力是同一物体受到的等值、反向、共线的两个力。 4.总结扩展。.

1)二力平衡与两个力的合力的联系是: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2)物体受平衡力与物体运动形式的联系: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实行猜测。 理解实验装置,知道实验的目的。 实行实验探究,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细线的两端挂质量相同的钩码时,纸板静止。纸板受到的两个拉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2)实验说明把纸板扭转后,纸板不能静止。重新平衡后,纸板两边两个拉力的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3)实验说明纸板不静止,而是向钩码质量大的一端加速运动。 互相讨论、交流后总结: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3.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对问题实行分析并回答:

1)积极思考,并总结出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之一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积极思考,并总结出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之二是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学生模拟游戏“拔河”,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知道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4.知道二力平衡与两个力的合力的联系,知道物体受平衡力与物体运动形式的联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823cf9053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