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揭秘“性都东莞”背后的“性嗜癖”病态 徐贲 日前,东莞出动6000警力,进行扫黄行动,现已查封了12家娱乐场所。“红灯区”的诱惑映射出了什么?道德层面上,自然要收到社会民众的唾弃。但我们不妨冷静的想一想,是不是制度层面上除了问题,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出现了偏差,“成就了”东莞“性都”的称号。当然,更为深层的,我们的国人缺乏了一个懂得羞耻的心。 著名社会学家徐贲教授在《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一书中提到这样一部电影——《羞耻》(shame),讲述了一个“性嗜癖”(SexAddict),从炫耀自己与更多女子的性行为,到感觉到这种生活的病态的转变。有时候,你可能也不禁要问,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人,会以此来作为炫耀? 人为什么会在内心觉得羞耻? 2012年1月,英国一部有争议性的电影与观众见面,引发了社会对“性嗜癖”(SexAddict)话题的关注。这部由斯蒂夫·迈昆(SteveMcQueen)编剧和导演的电影名叫《羞耻》(Shame),它描述的是患有“性嗜癖”或“性依存症”人士的心理痛苦。电影上映期间,英国年轻笑星、年仅27岁的每周“欧洲百万”乐透奖抽奖节目主持人里奇决定通过BBC英国广播公司的一部专题纪录片,向公众坦白自己患有“性嗜癖”的隐私,并讲述此类精神病患者的痛楚。 里奇是一个公共人物,他要以现身说法的方式,提出“性嗜癖”的问题,他的这一决定需要极大的勇气,这种勇气的性质并非单纯是道德的,而且更包含着一种与羞愧有关的自省和自制。“性嗜癖”是一个存在于不少人身上的问题,从艺人无度的性生活和权贵、富豪们的多重婚外关系(包“二奶”等),到普通百姓的不正常性关系,往往并不只是品行不端,而且是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病态。 一些心理医生认为性嗜癖是一种精神疾病,性嗜癖往往是由于患者儿时就开始具有某种不安全感和缺乏自信,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严重的伤害。也有一些心理学界人士认为性嗜癖不能与吸毒、酗酒上瘾相提并论,是可以通过自我节制和自我约束的意志力来克服的。 人一旦意识到自己的“病态”或“不正常”,就已经在克服病态和变得正常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在许多情况下,处于病态或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会以为,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具有普遍意义的正常或健康尺度,一切所谓的“病态”或“不正常”都是具有个人特色的健康或正常。这些人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讳疾忌医,甚至把别人的批评看成是干涉他的私生活权利。 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就看到,一个健康的灵魂和一个健康的城邦有着某种可以相互印证的联系,城邦讳疾忌医,会比个人讳疾忌医造成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危害。政治的滥用权力与“性嗜癖”都与某种不安全感和缺乏自信有关,都是对某种“征服力量”的滥用。这种征服力量是变态的,因为它是针对别人的,而对于约束和节制自己却毫无作用,它是一种癖或病,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力量。 一个有自控力的人,“当欲望在力量上超出了他的理智,他会骂自己”,对自身的行为感到羞愧。在一个城邦里,权力也是一种激情的力量,它很容易被霸道的欲望操控,只有当它克服了统治欲望的操控,才可能成为与理智结盟的健康的治理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1532c84693daef5ef73d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