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与基因有关是不是个伪命题?

时间:2023-01-12 22:24: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网络成瘾与基因有关是不是个伪命题?



近来,有关网瘾是否和基因相关的讨论沸沸扬扬,笔者是一个专业的打酱油的科学爱好者,特地也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供大家讨论。

“网瘾也有基因吗?那互联网诞生之前,这种基因是不是一直在沉睡?”“和基因有关的多与遗传相伴,遗传相伴的话,证明古代就有网瘾了?!”笔者注意到,认为网络成瘾与基因无关的网友大都持这样的观点。且不讨论网瘾这一说法本身是否科学、是否具争议性,单看这样的想法似乎是很有道理。

那么到底网络成瘾和基因有关系吗?笔者带着疑问查阅了一下相关的国际上最近的研究。出乎意料的是,笔者还真的找到了一些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特列举如下,供网友参考。

1Young Sik Lee等人的研究表明,SLC6A4基因的5HTTLPR位点的多态性与网络成瘾明显相关。SLC6A4基因编码五羟色胺转运体,它可以影响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物质——五羟色胺的含量,进而影响神经活动。5HTTLPR位点的多态性会影响神经活动,进而影响网络成瘾。在这项人群(包括91个网瘾男性和75个健康对照个体)中的有关网络成瘾的研究显示,5-HTTLPR多态性的Short/Short基因型在网瘾群体中所占比例要显著的高于在健康对照组(42.9% vs 28%p<0.05);同时发现在网瘾研究群体中5-HTTLPR多态性的Short/Short基因型携带者通过TCI量表评价发现较该多态性的其他基因型具有更高的分值,显示其与网络成瘾的紧密关系。该多态性即可以成为检测的基因位点。

2,另有一些基因可能与网络成瘾相关,如DRD2COMT等。2007年由研究者发表Journal of Addiction Medicine上的一篇关于过度网络游戏组与正常个体的对照研究中,研究从基因的多态性的角度对过度网络游戏与在Cloninger制定的TCI量表中依赖性得分相互关系,研究群体为75个个体的过度网络游戏组与75个个体正常组,研究结果显示DRD2 Taq1A1基因型和COMT Val158Met基因型所对应的COMTL等位基因型即低活性类型在过度网络游戏组中的频率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过度网络游戏组的个体的依赖性得分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在过度网络游戏组中,Taq1A1基因型与更高的依赖性得分具有相关性。

32011年发布的由研究者Sang Eun Kim等通过使用11C标记的配基雷氯必利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用于在存在或不存在网络成瘾的个体中研究配基与多巴胺受体的结合潜力,研究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者在大脑纹状体的双边背尾(bilateral dorsal caudate)和右硬膜(right putamen)区域显示多巴胺D2受体 (DRD2)水平较低。 笔者随意查找了一些就发现了相关的研究,证明似乎网络成瘾真的和基因相关。但经过笔者认真研读之后发现,此类研究大多提出了自己的模型并加以证明,研究只能说是较为严谨,但缺乏进一步大规模样本的验证,也不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换句话说,这样的研究结果仅仅在科学论证上有一定的意义,但作为大规模商业应用似乎还要有一段探索和论证的过程。

网络成瘾的病因至今仍然未明,但是可能涉及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社会学因素。网络成瘾与精神障碍共病很常见,而两种疾病共病可能提示因果关系或者存在共同的致病因素,因此确定在网络成瘾的进展和维持过程中是否与精神障碍共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多种疾病共病往往提示预后较差,因此评估网络成瘾与精神障碍的共病对于其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还能为研究这种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

笔者一贯不支持所谓的“基因决定论”,认为即使网络成瘾的相关基因检测更新升级到更多位点,基因检测仍需与现状测评相结合才能确定是否为网络成瘾。基因检测结果和分析提供的是一个个体遗传层面的某种倾向性,以便利于自我或监护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警惕,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可以更自觉地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从而维护良好的身心健康。


一个科学爱好者 秋虫私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3fc0ef4afe04a1b071de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