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各类本科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体系探析

时间:2022-12-23 20:2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各类本科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体系探析

作者:郑建明 李凤月 李国军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6

摘要:社会保障事业是一项关注国家发展和民生问题的事业,高校从事《社会保障学》课教学研究非常的重要。从以往的文献来看,还没有从高校各个专业差异来论述《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的差异。高校不同的本科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内容和重点,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而有所不同。

关键词:社会保障学;课程;本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27-02 一、引言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正式制度发展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究其原因,社会保障关系到每个国民的切身利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保障机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机制[1]。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好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从事《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从现有各类有关社会保障教学论文的文献来看,主要是从《社会保障学》课程的构成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角度来论述的,还没有从高校各个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的特性来论述的文献。基于对前期文献的回顾,以及本人多年的《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经验和理解,本文从高校各类本科专业特性出发,来分析各类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和异同,以期对高校各类本科专业的《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社会保障学》课程体系及其各类本科专业开设状况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2]。随着社会保障在社会运行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愈见显现,《社会保障学》课程知识逐渐成为现代人知识结构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学是研究社会保障本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以国家(社会)为主体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以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特殊分配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性[3]。就从现有的《社会保障学》教材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是教育部推荐(面向21世纪)的教材、各个大学知名教授的编著教材及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权威教材,其中:一是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主编的《社会保障学》,该书是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的研究成果,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另一种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孙光德、董克用主编的《社会保障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琪教授编著的《社会保障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李珍教授编写的《社会保障理论》,该书是普通高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10年,赵曼编著了《社会保障学》教材,该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些教材在编写方面,基本上都遵循了社会保障学科的本质属性,也呈现出不同的地方。从这些教材的编写体系方面来看,《社会保障学》教材基本包括基础篇和制度篇两块内容,见表1

目前我国的大学几乎都开设《社会保障学》,不仅把它作为社会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劳动经济、公共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或专业基础课。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还把该课程纳入专业的选修课程,有些高校甚至而且把《社会保障学》纳入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教育部最新颁布专业目录,开设《社会保障学》课程可以概况为以下几大类专业,见表2 三、高校各类本科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异同分析

我国高校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设《社会保障学》课程的,最早出现于国内几所比较知名的大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内高校纷纷开设《社会保障学》课程。与此同时,也带来《社会保障学》课程开设的困惑,这个困惑就是《社会保障学》教材与专业知识体系的差异性该如何解决。从表1中,我们知道现在我国出版的《社会保障学》教材体系内容表现出一致性,没有本质的差别。而从表2中,我们又知道很多不同的专业都需要社会保障学方面的知识,以完善各自专业的知识体系。专业的不同,导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都存在较大的差别。《社会保障学》课程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尤其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但是不同的公共管理类二级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安排应该有所区别。除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外,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城市管理专业都把社会保障作为一种通识性课程安排的,后续没有相衔接的课程。但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则有《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外国社会保障制度概况》等后续课程,其中的《社会保障学》的有些内容与《外国社会保障制度概况》、《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重复内容太多,各个老师的授课内容的重复性给学生带来很多的疑惑。因此,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社会保障学》课程应该更加注重社会保障理念和制度的介绍,加以案例的剖析。而其他公共管理二级专业则应比较全面的介绍社会保障制度和实践,也应突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实践。

《社会保障学》课程也是社会学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社会保障学》课程知识对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学是一个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因此,该专业的《社会保障学》课程应突出理论性,阐述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学和社会政策意义。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比较突出实践专业,社会工作的对象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因此该专业的《社会保障学》课程应该详细介绍社会救助部分的内容,也要详细介绍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社会保障学》课程是经济学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经济学、财政学、税务学、金融学和保险学专业都开设《社会保障学》课程。在这几个专业中,相对而言,财政学、税务学、保险学专业更加需要《社会保障学》课程的支撑。因为,社会保障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部分,而商业保险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因此,这几个专业应该分别更加详细的介绍社会保障与财政、税务和保险的关系。经济学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应该更加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社会保障的影响,金融学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则应该突出社会保障制度与金融体系的密切联系。 相对而言,工商管理类专业和法学类专业的《社会保障学》课程知识的地位不是那么重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知识应该侧重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说明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重要性及其实践,企业员工福利计划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法学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知识应该侧重社会保障法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社会保障政策的法制性。 四、总结

总之,《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的过程,高校不同的本科专业《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应该有所侧重,在专业的动态发展中而有所变革,不能千遍一律。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改革发展和完善,对现有的社会保障学知识教学带来了新挑战,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我国《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娜仁图雅.《社会保障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改革[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1):2931.

[2]张琪.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3]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郑建明,197512月出生,上海海大学人文学院行政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9d92f7558fb770bf78a55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