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美术 八年级下册 第1课.印象派的画家们

时间:2023-01-02 01:09: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印象派的画家们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3.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分成“光之队”,“色之队”,“影之队”。 活动2【导入】师生共玩光色游戏,导入新课。

(1)师神秘的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让学生上来把各种光射到白板上,白板上瞬间出现色彩斑斓的颜色,引出课题半个课题《瞬间灿烂——》

(2)l 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他们在画布上尽情演绎了光色之舞。引出全课题:《瞬间灿烂——印象派画家们的光色之舞》。 活动3【讲授】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1)出示莫奈《日出·印象》作品。

A.师:“请你谈谈对这幅画的初步印象是什么?”(生各抒己见) B. 师:要想了解这幅画,得从哪几方面深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C.师根据学生各种问题总结问题:(板书) a.是谁画的? b.题目是什么?

c.画面表现的是什么? d.这是什么画法?

e.这种画派的画家们有哪些? 2)师一一讲解。

a.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这幅画叫《日出·印象》,那画面表现了什么:

一片朦胧的水上风光,云雾中涌出一轮光彩夺目的红日。拂晓时分,一轮红橙色的太阳渐渐升起了,划破了浓浓的晨雾。两三艘小船,慢慢地淡入到前景来,静悄悄的,似有意让远处的港都,在紫雾多躺一会儿。朝阳,渲染了这天光水色,也把莫奈的画布染成了一首蒙眬的诗…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

这一作品的画法与传统的画法相比,是近乎速写式的,甚至显得有些草率,但是,它生动地描绘了融化在晨曦和朝雾中的光和色,准确地描绘了莫奈对日出时转瞬即逝的海港景色的鲜明印象。这就是印象主义画派所追求的正是要准确地捕捉这种瞬间的光色变化。 b.接下来我要告诉你的是“印象派的由来”:

印象派的名称源自与法国美术学院官方沙龙相抗衡的一次独立画展,莫奈的《日出》参展,当时人们便以印象派这一名称来讥笑这批画家,这是他们对还没创作完的画的讽刺,认为这只是给人一个印象而已,并不如古典绘画那样令人寻味,那么富有魅力。 印象派画家他们后来陆续举办了7次画展,最后一次在1886年举行。在此期间,他们继续发展自己的个人和个性风格。1886年以后,印象派团体宣布解散。其存在时间 虽然很短,但在艺术史上却


完成了一次革命,使西方后来产生的各种绘画得以从画家和题材之间的既定束缚关系中解放出来。

c.印象派的的画家有哪些?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德加、修拉、塞尚、梵高、高更等人(其中塞尚、梵高、高更三人称为后印象派的三剑客,本节课不做讨论 )。莫奈、雷诺阿和毕沙罗等都把“光”“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

d.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印象派画家们的作品,欣赏领略一下他们是如何让光和色在画布上舞动起来的!(点击幻灯片)

e.欣赏后,我们用一句话来点评印象派画家们(幻灯片上出现画家和他的一张代表作),学生先点评,老师再做总结:

印象派的导师和先驱:马奈 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 印象派的灵魂人物:莫奈 代表作《印象·日出》 运用线条的色彩画家:德加 代表作《咖啡馆》

洋溢着欢乐美好的印象派:雷诺阿 代表作《红磨坊的舞会》 最坚定的印象派大师:毕沙罗 永远以自然为师

点彩的印象主义:修拉 代表作《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f.接下来我们有请印象派的灵魂人物莫奈,为我们更深入讲解印象派光与色的感悟和表现技法。此时,师套上莫奈的面具,扮演莫奈的角色,配上背景音乐《莫奈的自述》,边讲解边演示幻灯片。 莫奈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来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莫奈。184011月,我出生于法国巴黎,我从小唯一的爱好就是绘画,我常常在笔记上作素描,以老师和同学为对象来创作漫画,日积月累,慢慢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15岁的我,在当地就小有名气,我画得木炭漫画就能卖到20郎。直到有一天,我在诺曼底的海滩上,遇到了让我真正走上绘画之路的艺术家布丹,并教会我画油画。布丹强调,要特别注意对描绘对象的第一印象,要注意光,这对我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1860年,我进入巴黎斯维赛学院,在这里我认识了后来成为印象派毕沙罗等朋友。1862年,我受到马奈作品的震动和启示,终其一 生,我对阳光下的自然景物不断地进行细腻描绘。大家请欣赏我的《鲁昂大教堂》(点击幻灯片)“在阳光离开某一片叶子时,我就拿出另一块画布来作画。”同一个风景我画的不是一幅画而是几幅画,一组画,我就能从一个瞬间效应瞬间转移到另一个瞬间效应;在欣赏我的《干草垛》(点击幻灯片)或许是在秋天的暖阳里 或许是萧瑟的寒冬, 我的稻草垛总是充满着光和影的变化 这些稻草垛, 有朝,有昼, 有冬,有夏, 有秋,有春, 我们静静地看着, 似乎每一秒的光线都在变化。

1890年,我买下了季维尼的花园,也开始了我晚年和睡莲的恋情。在这段时间里尽管我瞎了一只眼睛,但却丝毫没有影响那充满激情的恬静从我的笔下流淌出来。那些婀娜的睡莲和岸边含情脉脉的垂柳像要把每一个人都包容进去,我内心充满了膨胀的生命力与激情。随着我笔触的越发纷乱,颜色越发奔放,里面所包含的信息也就越多,仿佛每一笔的舞动都是一个注释。不光水在动,花在动,连人的心也会跟着一起起舞。请细细品位我的《睡莲》作品。(点击幻灯片)

同学们,1925年,当我完成我的最后一幅大型壁画《睡莲》的第二天,我完美地走完了充满色彩的一生。终其一生,我执著于光与色带来的瞬间印象,我用画笔表现了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我而言,色彩就是绘画的表现语言,将自然景致的美丽瞬间记录在画布之上。在我的画布上,在我的笔触跳跃之间,色彩仿佛是一个个灵动的音符,鸣奏着属于大自然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28410281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