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写作特色举隅 原文: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u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Lizier《容斋随笔》,存有删减) 译文: 萧颖士就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学者只赞扬他才华出众。我反反复复考据后辨认出,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存有胆识存有度量的人,在他出任集贤校理时,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想要谒见他,他却言而不回去,李林甫对他坚忍从于自己很恼怒。后来,李林甫又使他至史馆供职,他仍然不屈服,为此他更遭到李林甫所猜忌,以至被免去史官职务外调至河南府出任参军。当时,安禄山倚仗玄宗的龙信,恣意妄为,箫颖士暗中对柳并说道:“胡人(指安禄山)倚仗主上的宠幸骄纵骄横,叛变朝廷的时间不能太久了,东都洛阳至时会首先失陷的!”没多久,他便托病离开了洛阳,安山叛变以后,萧}士回去见到郭纳,向他进贡抵挡叛军的策略,郭纳没使用。萧颖士感慨道:“那些身居高位公职的人抵挡难受的叛军如同儿戏,(想要阻挡居住也)太难了啊!”他听闻大将封常清陈兵东都洛阳,就回去观测了一番,(结果很沮丧,)连夜回到,南逃往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落籍,当地节度使源洧想要退出襄阳,赔付江陵,萧}士劝阻道:“襄阳就是天下的咽喉要道,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固守,t大势即为回去,你何必匆忙退出这个战略要地,使天下人嘲笑你呢?”源洧遵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下。源洧死后,萧颖士又回去金陡,并客居于此,肃宗的弟弟永王李u必须谒见他,他固辞不回去。李白,就是天下闻名于世的大诗人,只因身陷永王李u的叛军之中,而终身受牵连,萧}士对永王李u的谒见言而不见踪影,可知他的'胆识远远少于李白。 名人点评 历史学家一致指出《容斋随笔》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就是宋代三大最存有学术价值的笔记。 明代河南巡按、监察御史李翰在弘治十一年(年)说:洪迈聚天下之书而遍阅之,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此书可以劝人为善,可以戒人为恶;可使人欣喜,可使人惊愕;可以增广见闻,可以澄清谬误;可以消除怀疑,明确事理;对于世俗教化颇有裨益”。 《容斋随笔》就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讨厌念的一部具备较低价值的笔记书。从许多资料认为,的确如此。年7月28日,毛泽东致信谢觉哉说道:“《容斋随笔》再加一法办上。”其挚爱此书以致影响及于关键干部如此。谢觉哉7月31日日记就存有念《容斋随笔》小篇心得体会记述,此后9月20日、29日、30日,10月1日、4日等都存有写作与应用领域记述,从中可知《容斋随笔》为启迪思维参照工作之关键利用。 年10月30日,毛泽东出京巡视,指名要带的有限书籍中,就有《容斋随笔》。年毛泽东曾将此书送给他青年时代的朋友、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周世钊。《容斋随笔》堪称毛泽东精神生活中的一位“老朋友”,也是见证毛泽东“活到老,学到老”诺言的一本书。 就在年8月26日毛泽东索要《容斋随笔》之后,他的病情已经开始转差。即使如此,在9月8日,也就是毛泽东去世的前一天,还由别人为他代读《容斋随笔》37分钟,课堂教学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诺言,而这部书也沦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中Q1566A的最后一部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72943798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