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以载道: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却不载物,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3、八股文:明清两代专门用于科举考试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有固定的格式和一系列清规戒律,有不少繁琐而苛刻的要求,专取《四书》、《五经》内容命题,内容诠释必须以程朱理学的注释为标准,不得自由发挥,每篇文章由八个部分组成,即“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每一部分都有两股两相比偶的文字。这种文体形式死板,内容空洞,陈陈相因,千篇一律。 4、吴中四杰:高启与扬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因四人都居吴中而得名,其中高启和杨基的成就较大。 他们在明初都遭受到惨重的打击,四人都因为政治原因而死,造成了吴中文学的急速凋零,而且使得许多幸存者心怀恐惧,竭力压制自我以适应新的政治环境。 6、台阁体:是明代初期以杨士奇﹑杨溥﹑杨荣为代表的作家群及创作,这些作家多是朝廷重臣,在创作上内容平乏,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但他们也表现出一个共同的倾向,即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形式,在风格上显得典雅华丽。 7、茶陵派:主要活动于明成化、弘治年间,以其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而得名。李东阳等为诗推崇杜甫,主张写性情,强调音调、用字和结构。他们]企图以不同风格的诗歌创作来取代台阁体,但却未完全摆脱台阁体的影响。 8、陈庄体:代表人物是陈献章和庄旭,主要主张讲理但话语平淡,推崇陶潜,造语平淡,应届自然。学宋诗,重理趣,但不主义论,清若自立,向陆九渊心学转移,为王阳明心学开先路。 9、六朝派:主要任务是杨慎,其文学主张是扬李抑杜,认为李优杜劣,他对诗史持怀疑态度,他认为诗歌属于感情体系,和李白的性格很相似。他的文“推本秦汉”,上承李东阳的格调说,强调变体意识,以博冠思想反对泥古主义。最早反对前七子,对陈庄体提出了批评,反对诗史之说,认为写诗要含蓄。杨慎的诗歌内容主要有咏怀史事;讽刺诗;托物言志;军旅之苦;南荒奇景。 10、阳明心学:王守仁在继承思孟学派的“尽心”、“良知”和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朱熹那种超感性的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创立了王学,或称阳明心学。王学的内在结构是由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构成的。它突破了朱熹那种“天理”的绝对性,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 11、四句教:指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用来表述自己思想精华的四句话,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王阳明全部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他明确指出: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学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真是画龙点睛,简易直接,不偏有,不著空,直趋中道。 12、心即理:宋明陆王心学派的哲学命题。陆九渊《与李宰书》:“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全集》卷十一)王守仁《传习录上》:“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里乎?”他们都把理看成是心的体现,把程朱理派生万物的客观唯心论变成心派生万物的主观唯心论。 13、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朱熹的法律思想。天理指封建纲常伦理,人欲指违背天理的意念和超过生存需要的物质欲望。他认为天理是纯粹的善,人欲是绝对的恶。 “存天理,灭人欲”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工具。朱熹思想中德、礼、政、刑的关系:①德礼为本,政刑为末,但它们在本质目的上是一致的;②在德与礼之间,应以德为本,以礼为末;③政是统治的工具,刑是辅助统治的手段;④重视礼义道德的感化作用。 14、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宋明理学家反对妇女改嫁的封建说教。谓贫困饿死是小事,再嫁而失去节操才是大事。语出《二程遗书》卷二二下:"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15、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中心的文学群体,即“前七子”,他们的文学思想的核心是提倡复古,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即为文必以秦汉的散文为宗,而作诗则以盛唐的诗歌为最高,即以此为模仿对象。明代“后七子”也延续这一复古理论,认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 16、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间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前后七子倡言复古之,散文创作以摹拟古人为事,缺乏思想,文字佶屈聱牙,流弊甚烈。唐宋派力矫时弊,主张学习欧阳修、曾巩之文,一时影响颇大。其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散文创作对后世较有影响。在创作主张上,唐宋派强调文以明道,其中归有光成就最高。 17、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的基本理论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18、“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明代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提出来的诗文革新主张,这种要求抒写真情,反对模拟剽窃,力主创新求变的观点成为公安派性灵说的理论核心。袁宏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说对明代复古主义者模拟剽窃之文风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19、幽深孤峭:古代诗学概念。原是明清之交钱谦益对晚明竟陵派首领钟惺所追求的诗歌风格的概括和批评,虽然钱氏对竟陵派“深幽孤峭之宗”本身持批评态度,但是这一概括却比较准确地道出了竟陵派诗歌的基本风格特征。 20、童心说: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21、三言二拍:“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刊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总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集中收录的作品既有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也有明代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是明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二拍:明代凌蒙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二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二拍”,每集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作品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对拟话本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22、临川四梦:指的是汤显祖的四部戏曲作品。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由于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作品均有一个梦的情节贯穿其中,所以称“临川四梦”。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 23、沈汤之争:沈汤之争涉及到明代两大戏曲创作观念的争论,汤即指汤显祖,沈即指沈璟。其中汤显祖的戏曲创作观念影响较大。沈璟与汤显祖作为明代曲坛上的两大巨人,对戏曲格律与文辞的关系看法不同,汤显祖重格律,要求格律服从文辞,服从内容。沈璟则强调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两人持论相对,发生过碰撞文辞,并把同时的许多曲论家卷入其中参与讨论,这就是戏曲史上著名的沈汤之争。 24、宋诗派: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诗坛上兴起一个以程恩泽、祁寯藻为领袖,偏重于宋诗格调的流派,一般称之为“宋诗派”,其他主要作家有出于程门的何绍基、郑珍、莫友芝以及曾国藩。在理论上,此派一是强调写诗要有“性情”、“学问”,但其性情大体不出封建伦理范畴和正直士大夫的品格,与张扬个性的新思潮不可同日而语;二是倡导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合一,这是受当时学术主潮汉学影响的产物。在创作上,此派取法宋代的苏轼、黄庭坚,进而上溯到开启宋诗风气的杜甫、韩愈,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以生涩为贵,以险怪为新,但往往失之枯滞。此派的题材以歌咏山水、唱酬应答、题咏金石书画为多,也有关心民瘼的作品,宋诗派揭开了近代诗坛上宋诗运动的序幕,为后来“同光体”的前驱。 25、同光体: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兴起的一个封建复古主义诗派,代表人物是陈三立、陈衍、沈曾植、郑孝胥等。同光体与宋诗运动一脉相承,以宋代江西诗派为宗,流露出了不满民族革命的情绪,艺术上刻画求新,不同流俗,选用僻词拗句,隐晦生涩,因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把同治、光绪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称为“同光体”,后遂以此作为此诗派的名称。 26、浙西词派:清词流派。浙西词人朱彝尊所开创,故名。重要作家有厉鹗等。论词主张“宜于宴嬉逸乐”、“歌咏太平”。所作多写琐事,记宴游,有不少咏物之作。艺术上以北宋周邦彦和南宋姜夔为宗,将他们的风格、格律和技巧奉为填词的极致。 27、阳羡词派:开创者陈维崧,成员多宜兴人,陈词有“词史”之称,他们以苏轼、辛弃疾为榜样,所作词题材多样,并以现实题材入词,无论小令、长调,多以豪情盛气出之,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使豪放词大放光彩。不足之处是豪壮有余,含蓄浑厚略有不足,往往流于粗率。 28、常州词派:是清代中期兴起的一个词学流派,创始人张惠言,不满浙西词派的主张,强调词贵有比兴寄托,推崇词体,编选《词选》以宣传自己的主张,常州词派的主张经过周济的发挥,在体系上更为完备和实用,在词坛上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晚清。 29、清末四大家:朱祖谋、况周颐、王鹏运、郑文焯,合称为“清末四大家”。词律论是"晚清四大家"词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四大家针对晚清词坛普遍轻视词体音韵声律的现象,提出"声律与体格并重",对词体的声律特性、唐宋词人佳作的声律作用等问题多有阐述,在当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0、云间词派:是明末清初重要的诗歌和词的流派,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三子,在当时影响很大,他们的诗歌创作荡涤了当时流行的萎靡浅露诗歌风气,与同时期的虞山诗派以及稍后的娄东诗派鼎足而三,成为明末清初最重要的三大诗派。陈子龙等人的词创作对于纠正明代词风的卑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形成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词派“云间词派”,影响清初词坛数十年,为清词中兴拉开了序幕并且上演了重要角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93ce73168884868762d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