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尹子教射》的启示与语文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十六课《关尹子教射》,全文字数虽然不多,但阐明的道理却是很深刻的。读后除了感叹关尹子整个教射过程的简便和高明之外,还得到了许多启示: 一、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关尹子是古代一位出名的神箭手,他不仅射箭技术高超,能够百发百中,而且教人射箭也非常高明。他没有简单、直接地教列子射箭的技术,而是充分调动列子的主观能动性,即他能够正视人的主体性问题。我们可以想见,关尹子本人在学习射箭及后来成为出名神箭手的过程中,他能够参悟到射箭是一个人的个人行为,别人是不能越俎代庖的,至多能帮他提供一些射箭的工具、场地,或者帮他捡捡箭之类。同样,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的个人行为,是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和个性能够得到充分调动、张扬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尊崇,教师的教只能是给每个学生提供必要的情境,指明达到的目标,规范达到目标的途径等等,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二、语文教学中的启发性问题 正因为关尹子能够正视人的主体性问题,所以他也能够注意到启发性问题,能给列子以合适的启发和点拨。他看到列子射中了靶子,当列子向他请教射箭问题,希望能得到他的肯定与赞许时,他既没有摆出一幅神箭手不屑一顾的架式,只是不动声色地问了一句:“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列子回答说不知;他也没有夸夸其谈,仅仅用两个字进行了评价:“未可。”这对当时的列子来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但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射箭不能光看射中了没有,而是要看为什么射中了!同理,在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遇到问题向教师请教时,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点拨和过程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把思考和训练的实质性过程交给学生,是“使其知所以然”,而不是简单地“使其知然”。 三、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问题 《关尹子教射》一文没有详细交代列子在受到关尹子的启发后,是如何进行射箭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过程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个过程是相 1 / 2 当艰辛的。因为像列子一样,要想学好射箭技术,使之能够达到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的程度和功夫,并且能够领悟到其中最为根本性的东西――“之所以中者”,并不是一件简易的事。关尹子注意到了学习射箭过程的研究性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关注研究性过程本身,当列子三年后又向他请教时,他再次问道:“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回答已经知道了,他作了一个令列子十分感动的肯定评价:“可矣。”并鼓励说:“守而勿失也。”这样,关尹子便完成了一个统统的教学过程,同时造就出了另一个或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神箭手!同此,语文教学更应该是这样了。 四、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的再思考 关尹子教射的事例,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美好前景,体会到在教学中只有切实关注到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和学习过程的研究性问题,并能在方法上把启发性问题摆到突出的位置,才能使语文教学工作更加有声有色。另一方面使我们不得不对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定位进行一番再思考。教师应该是整个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他所做的工作便是如何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实践者和研究者,促其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内化,形成整体的能力,并最终成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当然,教师要比以往更加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不能完全超脱于学生学习的研究过程之外,以致于使学生走一些不该走的弯路。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9c36f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