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时间:2022-07-07 22:26:5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历史第二次学情调研考试试题卷



命题人:2019.05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答案】D 【解析】

该诗是唐朝李绅所作,唐朝属于封建社会,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故答案应为D项。AB属于原始社会耕作方式;C属于古代农业经营模式。

2.“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能够显摆的财富不可能有 A. 精美的青铜酒樽 B. 削铁如泥的钢刀 C. 田园中闲置的曲辕犁 D. 色泽鲜艳的粉彩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个否定式选择题。武则天时代不可能拥有色泽鲜艳的粉彩瓷。粉彩瓷是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所以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的进步。

3.下列古代中国灌溉工具按其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筒车 ②风力水车 ③翻车 ④高转筒车。



B. 石器锄耕 C. 男耕女织 D. 铁犁牛耕




A. ②③①④ B. ①④②③ C. ④②③① D. ③①④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翻车出现在曹魏时期; ①筒车出现在隋唐时期; ④高转筒车出现在宋朝;②风力水车出现在明清时期,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D正确,选项ABC排除。

4.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人公乔致庸是晋商的主要代表人物,据此推测乔家大院的修建时间应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晋商清代著名商帮,因此乔家大院修建时间应当是在清代,选项D正确;选ACB时期并未出现晋商,因此不可能修建乔家大院,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知道晋商是明清时期的商帮,由此推出正确答案。

5.“七科谪”,是指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和入赘的女婿。汉武帝认为这七种人重利轻生,故战斗力很强,于是要求其入伍参战。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 激化阶级矛盾 C. 打压商人群体 【答案】C 【解析】

材料“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重利轻生”说明了西汉统治者采取抑商政策,打压商人群体,C项正确;A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这七种人重利轻生,故战斗力很强”说明B项错误。

6.“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





B. 削弱军队实力 D. 阻碍经济进步




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前,清朝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设立广州十三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所以答案选D

7.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四倍多,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革命”。出现“价格革命”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 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殖民者从美洲等地掠夺的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被称为价格革命,故B正确;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8.17-18世纪荷、英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③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 ④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B



C. 工业革命的推动 D. 世界市场的成




【解析】

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a正确;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bc都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故d错误。故abc组合正确,故选B

9.《世界历史资料选辑》:“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 A. 1588年英国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 B.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答案】C 【解析】

据所学可知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而不是荷兰,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17世纪的商业殖民帝国是荷兰,而不是英国,B项排除;据材料中“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可知英国与荷兰争夺殖民贸易而发生冲突,为此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的海上运输业,故C项正确;英国打败了法国,于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故D项排除。

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

A. 新航路的开辟 B. 黑奴贸易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初现,选项A排除;黑奴贸易是殖民扩张的表现,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选项B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选项C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选项D正确。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和对应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








11.据北洋军阀政府农商部统计,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资本是6200多万元,1920年增长为15500多万元,增加150%同时,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1914年只占总数的4%1920年增为14%这一时期

A. 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纺织和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 C. 列强加大了对中国资本输出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以开展 【答案】B 【解析】

甲午战争后,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限制,A错;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这时期纺织和面粉业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B正确;1914-1918年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错误;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D时间不符合题意。

12.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一大批民族工业,下列不属于这一范围的企业是 A. 安庆内军械所 B. 发昌机器厂 C. 继昌隆缫丝厂 D. 贻来牟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选项BCD都属于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属于民族工业,而安庆内军械所是曾国藩1961年创办的洋务企业,不属于70年代的民族工业,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为正确选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对民族工业和洋务企业的区分,对一些较有代表性的企业要熟记于心。

13.观察如图所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A. 一战中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辛亥革命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障碍 C. 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实业的奖励法令 D. 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数据反映了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大增,当时处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时期,由于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良机,故A正确;辛亥革命的胜利,属于国内政治方面的原因,不是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最主要原因,B错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阻碍,民国政府的政策不属于最主要原因,故C错误;反帝爱国运动属于人民群众的推动,也不是最主要原因,故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观察分析材料图片的关键信息,学生可以发现: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大增。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短暂春天的主要原因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4.1954年,毛泽东提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A. 土地革命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54年为了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共中央开始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生产关系由个体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B项正确。土地革命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排除A包干到户是在1978年后,排除C。人民公社化在1958年,排除D



B. 农业合作化 C. 包干到户 D. 人民公社化




15.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这次会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结合时间1956年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八大,选项B正确;中共一大召开时间为11921年,排除选项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为1978年,选项C排除;中共十四大是1992年召开,选项D排除。

16.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304亿吨增加到1984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 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是在1952年基本完成,B是在1956年完成,D是在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时间都与题干不符;C符合题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7.如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 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








②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成分占有较大比重

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④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的图片属于扇形图。解答本题了解78年至02年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城市个体及其企业所占国民经济比例的变化趋势。78年只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两种所有制经济成分,2002年出现了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并占40.8%,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后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特别注意的是个体等私营经济的发展。由此可知,①②③说法正确,而④中的“已经完成”说法错误。故B项正确。 考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解答本题须注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扇形图反映的是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比例,二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所代表的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

18.如图为19859月刊登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邓小平。标题写着: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时代周刊》上述观点










A. 肯定了中国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全盘否定了毛泽东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活动 C. 肯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D. 肯定了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旨在于对比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经济建设成就,显然肯定了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并不是全盘否定毛泽东时代的探索活动,选项D正确,选项B错误;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选项A排除;材料未涉及政治领域,选项C排除。

19.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在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在1820年左右可能被提及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发展

B.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 C. 工业革命使欧洲迅速崛起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 1820年,大西洋沿岸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工业革命。所以1820年大西洋沿岸可能被提及的主要原因只可能是工业革命使欧洲迅速崛起才引起了世人们的注意。








20.苏维埃政府曾经有法令规定:国家要对全部存粮实行平均主义分配,不交出余粮者被宣布为人民敌人。与此法令有关的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苏联模式 D. 全盘集体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国家要对全部存粮实行平均主义分配,不交出余粮者被宣布为人民敌人”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苏维埃政府在农业方面实行的余粮收集制。苏维埃政府在内战时期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除了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以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但在执行过程中,农民必需的口粮和种子粮也予以征收。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与题意不符;全盘集体化是苏联模式在农业方面的表现,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与材料中“存粮”、“余粮”等信息不符,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1.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掌握了大量先进技术与经济管理经验,而初掌政权的共产党人在这方面则极为缺乏,因此号召共产党人要向商人、向资本家“学习”。下列能体现列宁这一主张的是

A. 农业上实行了余粮收集制 B. 商业上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C. 工业上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 重工业上有计划优先发展 【答案】C 【解析】

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不能经营的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该措施叫国家资本主义,C正确;AB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属于斯大林模式特点。

22.19356月,访问苏联的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在日记中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人类更美好的、






灿烂的未来而工作……”这一“浪潮”带来的成果是 A. 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B. 推动农业蓬勃发展 C. 丰富了人民物质生活 D. 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答案】A 【解析】

19356月,正值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期间。苏联的”二五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而工业化的实现,与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关系密切。A正确。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C错误。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结合本题的时间及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及评价即可得出答案。

23.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关于这一改革,说法不准确的是 A. 针对问题,苏联经济特别是农业形势严峻 B. 创新突破,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C. 下放权力,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D. 物质刺激,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答案】B 【解析】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并未改变斯大林模式,即并未创新突破,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先改农业,是针对农业形势严峻现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下放了权力,扩大了自主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也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对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个整体认识,例如,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并未创新突破而是小修小补。

24.在一次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匾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采取了 ①整顿银行金融业 ②发放紧急救济金






③以工代赈 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有基本的经济保障,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可知属于社会福利政策,即发放紧急救济金、以工代赈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故B项正确。整顿银行金融业属于金融系统体系,故①排除,故ACD项错误。

25.1981年里根在总统就职时说:“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下列政策与其主旨一致的是 A. 广泛补贴出口产品 B. 实行工业国有化政策 C. 降低利率放宽信贷 D. 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1981年”、“里根”、“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失灵。里根上台后,采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政府的开支等举措,因此D选项正确。广泛补贴出口产品、实行工业国有化政策都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题意不符,AB选项错误;C选项错误,里根总统主张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并非降低利率放宽信贷。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6.“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件早已作古的事件,是一部讲述美元与英镑决斗的著作。历史再次走到了一个特殊时刻:今天人民币有能力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吗?世界如何重新建立一个国际货币新秩序?这些问题,人们阅读后都能找到答案。”这本书讲述的应该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目中“美元与英镑决斗”,得知考查的是二战后欧洲地位削弱,美国地位增强,最终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欧洲的援助计划,是美苏冷战的表现,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美、加、墨三国建立的区域经济集团,是在90年代,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主要是为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而设立,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27.“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中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中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A.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 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 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D.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信息说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故C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B用词片面;D中趋势不符合题意。

考点: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影响

28.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 B.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C.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D.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修补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即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以达到缓和阶级矛盾和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修正民族国家指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欧洲共同体,故C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前就已经存在,故A项错误;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成立世界银行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成立北约不符合修正民族国家,故D项错误。

29.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 A. 儒家 【答案】B 【解析】

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仁,与材料中“法术”“规矩”不合,故A项排除;“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强调法术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强调了规矩的重要性,而“法术、规矩”等则是法家韩非子的典型的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墨家、道家的思想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故CD项排除。

点晴:熟知儒家、法家、墨家、道家思想主张与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还需要对史料信息的准确解读。

30.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写道:“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这表明“他”的思想是

A. 从仁的哲学出发建构礼乐制度和儒家学说 B. 从天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思想和政治学说 C. 从法的哲学出发建构法治理论和法家学说 D. 从理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道德和儒学体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 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表明“他”是指董仲舒,从天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思想和政治学说,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之一。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他认为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7分)

3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指出这次会议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中国的经济体制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指出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和主要形式,同时写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国家为促进上海对外开放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最终形成怎样的格局?

4)南方谈话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的阶段,写出中国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历程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建设。

2农村改革时间和形式:1978年,形式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间和形式:1984年,扩大企业自主权;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或增强企业活力)

3)举措:开放和开发浦东;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关键历程: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启示: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决策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伟大决策。中心: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放弃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间和形式:根据所学,农村改革的时间为1978年,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为1984年,主要形式为扩大企业自主权。中心环节:根据所学知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为国有企业改革(或增强企业活力)

3)举措:根据所学,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国家为促进上海对外开放采取的重大举措为开放和开发浦东。格局:根据所学,我国改革开放最终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开放格局。

4)关键历程:格局所学,“南方谈话”之后召开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

启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经济角度和社会制度方面回答。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

32.两次工业革命都给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既促进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极大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又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他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企业总数 产量(吨) 投资额(美

121000000

元)

590000000

1870 808 3200000

1900 669 29500000










材料三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依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产量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交通革命”提供动力来源的发明成就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还出现了哪些新的通讯工具?

【答案】1)英国;蒸汽时代;影响:环境污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变化:企业数量减少;产量和投资额增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或垄断组织的出现) 根本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 3)发明:内燃机;通讯工具:电话、无线电报。 【解析】

【详解】1)国家: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影响: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的影响既要回答消极影响又要回答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包括: 环境污染方面。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可知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变化: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是指工厂的数量在减少,然而企业总数()产量、投资额却在大幅度的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高,造成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垄断组织出现。根本原因:垄断组织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成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重工业发展,钢铁产量才会出现材料中所述变化。

3)发明: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方面提供动力来源的发明成就是内燃机;通讯工具:






根据所学,贝尔发明的电话、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的通讯工具。

33.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二相比,人文主义有何新的发展? 【答案】1)学派:智者学派。

根源:希腊工商业发展与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天主教会、教皇、抨击中世纪的神学统治。

3)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 政治上,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发展:以理性为核心;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或提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构想) 【解析】

【详解】1学派:根据“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结合所学,






这符合智者学派的主张。根源:联系所学可知,回答智者学派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政治背景即可。 2相似之处:根据“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反对罗马教会的权威,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发展了人文主义,因此可概括得出:都体现了人文主义和都抨击天主教会、教皇、的神学统治。

3)主张:根据“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得出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 根据“社会契约”“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分析得出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发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启蒙运动以理性会政治构想等方面分析回答。

核心、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提出资本主义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b86c6830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