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卷(A卷)答案 2005年7月 一、填空题20分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 开始的,产生于 19世纪30 年代。 2、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 群学肄言 》。 3、巴甫洛夫的 条件反射学说 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4、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 感知运动阶段 、 前运算阶段 、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5、根据 交往的形式 ,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6、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 、 相互发展 变化的过程。 7、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 社会行为规范 。 8、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 初级社会群体 和 次级社会群体 。 9、提出“经济人”假设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泰罗 。 10、依据组织的 严密程度 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11、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表现为 节奏慢 、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12、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 等级论 、种姓论 和 阶级 。 二、选择题10分 1、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2、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3、提出“停止增加世界人口,限制工业生产发展,把地球资源的消耗量减少八分之七”是( )中的观点。 A、《人类的目标》 B《人类处在转折点》 C、《增长的极限》 D、《超越浪费的时代》 4、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 ) A、信息社会论 B、社会趋同论 C、依附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5、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 )。 A、个人流动 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 D、水平流动 6、“……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 ) A、历史循环论 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 D、社会流动论 7、、服务型的、超过最低生活标准的社会保障是指(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经济保障 8、、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 A、人口问题 B、失业问题 C、环境问题 D、贫穷问题 9、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三、名词解释18分(每题3分) 1、社会 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属于 结合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角色冲突 1 所谓角色冲突是指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一个人同时担当的几个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出现左右为难的现象。 3、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即是指人从出生到成长为一个社会成员,能够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再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越轨行为,被司法机关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 4、家庭 所谓家庭,是指建立 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5、社区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6、城市化 所谓城市化,主要是指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化主要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往地的过程。 四、简答题30分(每题6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其需要层次理论始于1943年,其主要论点如下: 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时间外极少会得到满足;一个需要满足了,另一个需要说会接着产生,他把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需要由低向高发展;几种需要可同时得到满足,但只有一种需要起主要作用(优势需要)。且高的需要激励人们更长久。同时需要的满足又因人而异,但需要的满足是最重要的。 2、符号相互作用论 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主张从相互作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去类群体生活的理论,又称符号互动论。其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 人的自我意识和社会都有是通过相互作用即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的,使用符号是其先决条件。 第二, 语言是主要的符号系统,人际社会交往主要借助于语言进行。 第三, 个体、群体之间不但有外在相互作用,个体也有内在的自我的相互作用,这实际上是社会过程的内化。 第四, 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剌激的机械反应,而是在其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 第五, 个体的行为受他对情景的理解。 总之,符号相互作用是人们借助符号同他人交往过程和相互影响,并通过对这些符号进行解释以决定自己行为的过程。 3、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在管理策略上有什么不同? “经济人”假设是美国管理学家泰勒为企业管理设计的思想。认为工人是为了挣钱而来工厂做工的。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剌激就能激励工人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但因把工人看作是机器而受到批判。 “社会人”假设是由梅奥等人通过实验得出的一种管理方式。认为工人不仅是为挣钱而来工厂做工的,而是具有多方面的需求,并提出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给予基本的关心。这种理论开了管理理论的新风,对管理实践有巨大影响。 4、社会组织的构成有哪些要素? 作为完成一定社会任务而形成 的社会组织,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第一, 加入该组织的成员,须履行一定的手续。 第二, 固定的目标。 第三, 规范性章程 第四, 权威的领导体系。 第五, 必要的物质基础。 5、社会控制有什么功能? 所谓社会控制,是指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相一致的社会过程。其功能如下: 第一, 维护社会秩序。为了社会的稳定,统治者或社会利益代表对某些不能实践行为规范的人们实行控制。 第二, 维护正常生活。人们总是希望在有秩序的社会里生活,社会控制是保护社会有序的条件。没有一定强度的社会 2 控制,正常的秩序无法保证,人们平静的生活就不能实现。 第三, 促进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式有二:一种是急剧变化,通过暴力来打破旧社会,创立新社会。另一种是在正常秩序下逐步发展。社会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有时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中,不可避免地他人发生矛盾,因而社会控制就会把这种矛盾控制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此外,也不能忽视社会控制的消极作用,因为严厉的社会控制会激化矛盾。 五、论述题22分(每题11分) 1、试述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特殊社会化的异同 人的社会化即是指人从出生到成长为一个社会成员,能够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 再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越轨行为,被司法机关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其对象一般为成年人,但也有青少年。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特殊社会化是指对某些身心受损失不能正常社会生活的一些人而进行的特殊措施的社会化过程,其对象一般为残疾人。这种社会化具有专门的意义。 三者的相同点:都是对人进行社会化,都是让人学习社会文化、价值与行为规范。 三者的不同点:第一,继续社会化对前一段社会化是肯定的;而在社会化对前一段社会化是否定的;继续社会化在正常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 第二,继续社会化是非强制性的;再社会化是强制性的;而特殊社会化是专门性的。 2、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与改革方向 特点:第一,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表现在社会保障方面则是城乡居民,特别是全民所有制职工享受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农村居民所得到的保障很少。第二,城市社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第三,行政推动。第四,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各级各类国家干部、公职人员担任。其作用是既给人民生活以保障,稳定了社会秩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农村保障水平低,城市的社会保障带来社会流动困难,并使一些人滋长了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高福利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城乡差异也给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改革方向:第一,改革城市原有的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完善保障项目;完善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体系。第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发展社区服务。第四,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体系。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ab9564333687e21af45a9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