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下册《合欢树》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2-10-15 05:00: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合欢树



复习指导:

作者:史铁生,北京人,中国____代作家,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够呛 诚( )瘫痪 惊惶 ..2.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虔诚(qiān xūn 动(huàng B.上(kuà) jiǔ) 方(piān C.够呛chuāng guàng 含羞草(xiū) D.盛(miè) dèng 尔(ǒu

3.对下面句中词语的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A(她)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念叨:说。 B.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惊惶:惊慌。 C.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虔诚:恭敬而又诚意。 D.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抖:哆嗦,晃动。 4.本文的体裁是( A.记叙文 B文学评论 C.回忆性散文 D.小说

5.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喜欢它的美丽的花。 B“我”对合欢树的态度变化主要是因为在“我”对母亲的无尽的思念中更多地包含的是悲痛和愧疚。其中最令“我”悲痛的是母亲当初的希望都实现了,她却不在了。 C.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它是母亲栽种的。

D.我一直不喜欢看合欢树,因为母亲去世了,它却活着。 6.判断题 1“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会,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从母亲照料合欢树的过程能看出是她照顾“我”的写照。 2通过分析品读,我们发现这棵合欢树并不是一棵平常的树,它牵系着史铁生母子之间的深情。 3)课文写母亲对“我”的爱,应该以“我的母亲”为标题。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题。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


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 ,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___一文,作者是________按结构方式分,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语“终于” “还是”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邻居对“我”的态度,你得到了哪些信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提到“我没料到”合欢树还活着,为什么会“没料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加点字“竟”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中“叹息” “高兴”表达了母亲对合欢树一种怎样的寄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作者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而以“合欢树”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5ce12ba7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