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惊异) .C.处处志之(志:记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D.寻病终(寻:不久) .4.“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答案】 1.C 2.率领妻子和儿女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没再从这里出去。 3.B 4.(1)“如此”指代上文所说内容,包括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内的见闻和感受以及他在归途中做记号的事。(2)此处若再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C.“处处志之”意思是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该句关键得分点为:“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复”,再;“焉”,兼词,从这里。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B.“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错。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1)第1段“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分析概括,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 第2段,“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这两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感受。 第4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写渔人在归途中做记号的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b5f874987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