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演变过程及影响

时间:2022-12-23 02:10: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举制的演变过程及影响

科举制产生的目的、演变过程及评价

目的:其根本目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

演变过程:

①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考试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④唐玄宗开元年间,由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

⑤北宋时科举制发展,主要表现在:严格考试程序,考试分三级进行,殿试成为定制;减少科目,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完善方法,实行糊名法;增加录取名额。王安石变法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太学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为官。

明清时,演变为八股取士,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形式上严格分为八个部分。


1898年戊戌变法时,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设经济特科。⑧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评价: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以考试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在明清之前,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

积极作用:①抑制门阀。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②扩大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科举制使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通过考试参加了政权,扩大了官吏来源,从而扩大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科举考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④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⑤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朝科举制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到明清时其积极作用消失殆尽。

消极作用:①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②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③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④科举制不利于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出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c899362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