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思考

时间:2022-12-26 05:25: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对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思考





近年来,检察机关面对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深感惋惜之余,该深入思考,怎样走上一条打击与预防的综合治理之路,才能达到挽救、教育些误入歧途的少年犯的目的。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认为检察机关应从侦查环节起,全程参与犯罪案件的办理,即在侦查环节、检察环节、审判环节,检察机关都应有自己的办案机制,对未成年的挽救、教育、保护体现在办案的全过程。 一、当前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存在的问题

未成年人在生理、心理上还不成熟,虽然我国刑法,刑诉法及《未成年犯罪保护法》《预防未成年》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执法实践中,还有一些困惑,这表现为: 是在强制措施上对一些可捕可不捕的案件,是否可以全部做“不捕”处理,对一些主观恶性小、平时一贯表现好的在校学生或初犯、偶犯是否可以不逮捕,直接移送审查起诉,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二是在侦查阶段,侦查部门不注意对犯罪嫌疑人的平时表现,犯罪原因调查; 是根据法律规定,讯问犯罪人、询问证人、被告人均可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但在执行过程中,司法机关对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不通知其家属到场。四是法院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出现了犯罪情节相当,但量刑差别较大,都又在法律规定的量刑幅度内的情形,违背了适用法律平等的原则。五是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起诉,不起诉的规定和未成年犯罪没有明显的区别,除了符合刑诉法十五条,其余的情形在办案实践中不好把握,这也是未成年不诉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应采取全程参与的办法,做好未成年犯罪的改革工作

为更好地执行《预防未成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实践中体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执法思想,全面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总体方针,结合办案实践,改革未成年犯罪办案制度。公安部门可以采取“全程参与”的办法,即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公安部门都要依法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切实挽救、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1、建立提前介入制度。凡是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侦查部门在受理线索后,或立案后均可通知公安部门介入,一方面知道公安取证、加快案件处理、缩短羁押时间,并注重对犯罪原因调查。另一方面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即可防止侦查人员诱供、骗供、逼供,又能保证不应当被立案的未成年人案件不被立案,使等于违法行为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损害,涉嫌的未成年人早日从刑事诉讼中解脱出来。倒如,20XX8月份灵宝市公安局接被害人许母报案后,查明


张某、扬某和其女许某是小学同学,在20XX58月份,张某、扬某多次让许某从家里那首饰给他们,二人将首饰卖掉,公安机关认为二人暴力手段不明显,是否构成抢劫罪拿不准公诉部门认为在查清二人年龄的基础上, 二人可能构成诈骗罪,并问他们提出4点补查 .9月份,经查证因二人均不满16岁,都构不成诈骗罪,公安机关对二人就未立案。目前,双方家长达成协议,由张某、扬某家长共同赔赏许母,表示在今后并管教好自己的孩子,我院公诉科对该案的成功介入,使 2名在校学生尽早从涉嫌犯罪中解脱出来,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建立强制措施从宽制度。近几年来,我市未成年人犯罪集中表现为抢劫犯罪多,且集中在校园周边地区,对象往往是在校学生,手段常常是“借钱”且数量很小,常常是几角、几元,若不给钱,就殴打或搜身或语言威胁。对于偶尔一、二次犯罪后有明显悔罪表现,且有较好的留护条件的,介于可捕和的不捕之间的,笔者认为坚决不捕。此外,对一些一贯表现好,积极向上的在校学生,或是属于防卫过当、初犯、协从犯、中止犯、从犯, 不采取强制措施直接移送审查起诉,给这些犯罪的未成年一个重新塑造自我的机会。

3建立与家长制度。挽救未成年犯罪,仅凭司法机关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而家长又是主要力量。因此,作为检察机关的门面,公诉部门必须加强和其家长,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在受案后可以向犯罪的未成年家长发信或通知其到单位;向其讲明利害关系,让他们和检察机关共同完成帮教,实践中,我院公诉科在受案后向每一位犯罪的未成年家长发出一封信,在信中向他们讲明不能因为孩子犯罪 而歧视,讲明他们作为监护的责任、义务,要求家长不仅不能歧视孩子,还应拿出比平时更好的爱心去关心他们。今年我们共发出信,这样的帮教信,受到了各位家长的好评

4、建立办案机构和用人机制。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仅须较高的法律水平,还须具备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因此,各级检查机关应当在公诉部门成立一个未成年办案组,熟悉未成年人特点,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工作的女检察官来担任。使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5、建立家长讯问到场制度。刑诉法规定,讯问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但在平时的执法实践中,讯问很少通知其家长到场,这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认罪伏法。笔者认为,对于那些认罪态度不好,或拒不认罪的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在讯问时可以通知其家长到场,在其家长及检查人员的共同帮教下,有利于他们认罪伏法。如我们在办理焦某抢劫一案时,公诉人第一次提审时,焦某对自己参与的均有证据证明的2起犯罪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01bafc75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