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业中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 论文 关键词:主体性原则 情景 作业布置 论文摘要:除了在课堂上能创设情景,让学生主体性能得到体现,教师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也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也可以通过作业来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和 自然 环境,学会根据环境要求自主选择目标,自我控制,自我 发展 ,以最终健康、积极地适应环境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它要求教师善于创设适宜的求知环境,给学生主动选择的空间,以使学生主体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实,除了在课堂上能创设情景,让学生主体性能得到体现,教师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也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也可以通过作业来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 我的一位曾任某单位领导的同学,在他还是老师时曾对我说过,“其实老师布置作业是有技巧的。我几乎没有批改过学生作业,但我所教的班级在每次的 考试 中总是学校最好的……”其实他用的是强制手段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他课堂上布置的作业,然后在下一次课中当场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对不能如期完成的同学会有相应的惩罚。他的这种做法是能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不过细品起来总有一种强制手段,怎么说好像都有一种被迫学习的感觉。 学生作业是要布置的,学生完成了作业老师当然要批改的,不然老师就无法掌握学生的知识领会情况了。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体味,我在布置作业时作了一些尝试,自认为这些尝试更能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一题多改,加深巩固 综观多年的高考题和平时的测试、摸拟考等,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创新题目其实是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包装而成的。学生在做题时往往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应该多多帮助学生归纳、 总结 相似类型的题目,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那么在学生方面,能不能也训练呢?我从作业中找到了突破口。 例如,在高考备考复习中,当复习“DNA分子结构及复制”内容时,我布置了这样一条题目: 请参照以下题目,在不改变题意的情况下,自行设置另一条类似的题目:假设取一个含有一条染色体的细胞,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连续两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细胞,这4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最可能是( ) A.2个 B.4个 C.2个或4个 D.2个或3个或4个 (答案:[A]) 在收回的作业中,我把最富有代表性的题目及平收集的题目结集成套题,再印发给学生,如:假设取一个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用15N标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其进行连续两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细胞,这4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最可能是( ) A.2个 B.4个 C.2个或4个 D.2个或3个或4个 (答案:[D]) 假设取一个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连续5次有丝分裂形成32个细胞,这32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最可能是( ) A.2个 B.4个 C.2个或4个 D.2个或3个或4个 (答案:[D]) 这样,类似这类型的题目在以后的考试中学生就会轻松拿下了。随后在各章节的复习中,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引导学生做类似的作业。 如在细胞分裂专题中,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DNA的变化可以用图l表示。 然后请学生改变条件,让这个图既能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含量变化,同时又能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的含量变化。(答案是把纵坐标所表示改为“每条染色体DNA含量”,横坐标仍表示细胞分裂时期即可。) 比如还有,请学生综合所学知识,找出图2所能表示的内容(如光合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呼吸速度与温度的关系等等)。 2化零为整,共享资源 考试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平时的测试、段考、期考,我们都是老师自己出题目。这不仅增大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也容易造成选题质量下降。有时为了赶时间,老师就会出现随便拿一套现成的题目来考学生。细想起来,这样考试只会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同时题目可能千篇一律,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但是高考备考过程,考试是免不了的。为了达到训练目的,又不让学生厌烦,老师们可谓费尽心思,该用的都用上场了,但有时候效果真是很低很低的。得到一些同学的启发,我在基础较好的班级尝试了一种题目源自学生,又用于学生考试的作业方法。 比如在复习完一个单元后,在即将单元测试前,我在班上分别布置了一些特殊的作业:针对本单元内容,请一半同学自己设置l0至20题选择题,另一半同学设置一定数量的非选择题,并附上详细答案。要求是不能出太偏题目,不能原原本本抄袭资料的原题,不能相互抄袭,但可以小范围内讨论所编的题目,鼓励大胆创新等。然后我又从中选择比较好的题目汇编成一套训练题,并用来测试本班同学。 这看起来好像很浪费时间,其实学生在编题过程中,为了不落俗套,定会多方考证方能得一条自己满意的题目。又因为题目来自于自己本班同学,大家都会十分认真对待的。 古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在高考备考中,我们如能够集全班同学的力量来备考,总比老师一个人强。学生出题目时,他的创新能力、他的取材角度往往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有时候也会有的同学出题时,特别出实验设计题时,往往所考虑的条件不是很充分,而这往往又能提供我和学生们讨论的话题。 集全班同学的智慧,共享高考备考的资源,如果运用得当应当是致胜的法宝。 3综合运用,提高素质 教育 的目的并不是只为了高考,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其实作业也一样,一般说作业是检查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除了这点,我们还可以在作业中让学生来体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在上到“生物进化”内容时,我布置了一次特殊作业:请利用生物进化的理论写一篇学习上与进化有关的文章。有学生这样写的: “适者生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的生存之道。 自古以来就有“弱肉强食”这句话,所以在社会生存中,选择做一匹狼还是一只绵羊就决定了你的命运。 我要选择做强者,做一匹豺狼,在社会中才能“存活”,才能成功。学校中的竞争同样激烈,我就谈谈我怎样在学校“斗争”中“生存”下来的吧。 刚进入初中时,我的成绩是倒数的……后来我发现了豺狼的智慧,我开始寻找可怜的绵羊——较弱的竞争对手。所谓“欺软怕硬是动物的天性,弱肉强食是 自然 的 规律 。”在学习这个无硝烟的战场上,通过激烈 考试 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战胜一只只绵羊后,我终于站到了班里的十几名。各科已经开始有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有待完善,冲入前十名。 我懂得进攻,也懂得退却:战胜弱者,避开强者,不与其比较。不断的进步给了我很大信心,我越战越勇。……我是一匹豺狼,我拥有豺狼的智慧,所以我才能适应初中的生活,“生存”下来了。这就是“适者生存”,我是“适者”,我进步了,但我还要做“适者”中的强者,这样才能成功。 这是一个初中二年级学生所写的感悟。在课后的作业评价中,我在班上把这篇文章宣读,在给予肯定时同时指出其错误。我想,这比平常的思想教育要强好多倍,而且该生的信心一定会更加十足,其他同学也会在听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生物作业从这角度看也能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生物作业已不再是单纯的生物作业了,它已经上升为综合的教育,能为学生成长提供一个温馨的平台。 这是我在教学中作业布置环节上进行的一些尝试。我想,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只要我们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单纯就学习上说,这对学生还会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adb70946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