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报告

时间:2022-05-24 07:49:4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





共青团江苏省委学校部 江苏省学生联合会秘书处

20044





1


江苏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报告



共青团江苏省委学校部、江苏省学联秘书处

20044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由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构建‚一体两翼‛团建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精神文明中校风、学风的表现形式,它在凝聚青年学生、繁荣校园文化、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共青团工作手臂、传承学校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载体。

一、江苏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概况



1、学生社团的规模状况

从学生社团的数量和人数、类别变化来看,近年来,学生社团以较快的速度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截止20044月份统计,共调查 87 所高校(其中省部属高校 49 所、市属高校 38 所)(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共有学生社团2945个,参加社团学生总数277242人,占所调查高校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数( 872215人)的31.79 %。其中,文娱体育类社团共有934个,为全省数量最多的社团。

在所调查高校中超过1000人规模的社团有 22个、占社团总数的 0.75%50100人规模的社团数量最多、1079个,占社团总数的36.64%(见表1

1 社团规模情况

模( 量( % 累加百分比% 大于1000 22 0.75 0.75 500-1000 47 1.60 2.35 300-500 113 3.84 6.19 100-300 738 25.05 31.24 50-100 1079 36.64 67.88 50人以下 946 32.12 100



2


2、学生社团的组成状况:

从学生社团成员的年级组成来看,在所调查87所高校参加社团的学生277242人中,仍以一、二年级的学生居多,占参加社团人数的74%,三、四年级的成员仅占参加社团人数的25%(见图1

1:社团成员的年级组成情况



从社团成员的学历构成来看,我省学生社团成员以本科生为主体,占66.18%;有研究生成员1853人,占总人数的0.67%,虽然比例小,但绝对人数近2000人,亦说明研究生对社团开始感兴趣,并正在加入到社团队伍中来,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见表2

2:社团成员的学历构成情况



硕士、博士生 本科生 专科生

1853 183491 91898



占全部成员比例 0.67% 66.18% 33.15%

3、学生社团的类别状况

根据目前我省高等学校社团发展的现状,学生社团大致可以分为八种类型:理论学习类、学术科技类、社会实践类、文娱体育类、兴趣爱好类、



3


志愿服务类、网上社团、综合类。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文娱体育类社团934个、占31.71%,其次是兴趣爱好类社团516个、占17.52%,说明文娱体育类和兴趣爱好类社团仍然是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主要类型;

学术科技类社团469个、数量列第三,占15.93%,这类社团主要以科协、创业协会等为代表。这些社团中有一大批专业能力强,创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代表了目前江苏高校学生课外科技的总体水平;

理论学习类社团一直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占有较重的份额,本次调查的87所高校共有279个理论学习类社团,主要以‚邓小平理论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和‚双学‛小组为主。在这类社团中,集聚了大量品学兼优的学生,并已逐渐成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

随着社会对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进一步重视和认可,江苏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的结对服务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广泛开展,同学们在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奉献才智的过程中同时,也使自身的社会化过程迈进了一大步;

作为新兴社团,网上社团也有出现,虽然数量比较少,但它说明了一个新特点:网络对社团的影响已经显现。(图2

2:各类学生社团数量情况(单位:个)



4、学生社团的活动状况

从学生社团的活动内容来看,学生社团活动重内涵、重创新,整体活



4


动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引导学生社团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大批思想内涵深刻、贴近学生生活、活动形式新颖的社团活动应运而生。如扬州大学的学生绿行社,以‚绿色实践胜于言‛为活动宗旨,开展了环保宣传、保护母亲河、植树造林、动物保护等有特色、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活动,得到了师生和社会的认可与赞扬。

从活动范围来看,学生社团活动正由社团内部或校内相对封闭的方式变为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人格塑造。但是,由于学生社团有成员流动性快的特点,某些社团活动缺乏长远规划,活动层次也需要提高。一些社团活动总是在低水平上重复,这种结果又直接导致了新参加的社团成员对学生社团产生失望,对学生社团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5、学生社团的管理状况

调查表明,87所高校中有91.95%的学校团委负有学生社团成立审批的职责;学生社团的招募方式主要有‚学生个人自由报名‛(占58.33%)和‚社团内部成员推荐‛(占28.47%)两种主要方式;日常组织结构最主要的形式是‚负责人—各部门(小组)--成员‛的三级制,占54.64%,二级制的占 20.69 %,有董事会的社团占22.68%;从团组织与学生社团的工作关系来看,认为是‚指导关系‛的占 38 %‚监督关系‛占 23%‚管理关系‛占 33.5%‚合作关系‛占5.5%,说明共青团对学生社团的作用是明显的,发挥着指导、监督、管理的作用。

从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来看,学生社团的外部管理日趋成熟。97.9 %的学校社团有自己的章程,内部规章制度建设‚都比较完善‛和‚大多数比较完善‛的占 84.09 %,说明我省高校社团的制度建设是比较普遍的;这些都推动了社团建设向着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从指导老师的配备来看,‚都有指导教师‛和‚大多数有指导老师‛学校占 76.14%;社团内部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活动安排,社团基本运作井然有序。指导老师对提升社团的活动层次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外部管理来看,团委配备了专职团干负责学生社团的总体指导工作。多数高校成立了社团联合会,对本校所有社团进行宏观管理和服务。



5




3:审批与管理部门



校团委 校学生会 其他

社团成立审批部门比例 80/87 10/87 10/87

日常管理部门比例 59/87 4/87 27/87 15/87

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8/87

6、学生社团的物质保障状况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大致来源于四个途径:学校拨款、社会赞助、社团会费、自身创收,其中学校拨款占39.89% 、社会赞助占29.26%、收取会费占30.85%,这三种方式成为目前社团经费的主要渠道。经费不足几乎成了大部分学生社团共同面对的难题。

社团活动场地不足也是各高校学生社团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社团暂且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这是一些社团活动不正常、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



二、新时期江苏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特点



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江苏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从学生社团的数量和参加人数来看,江苏高校学生社团以较快的速度实现规模化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截止20044月份统计,所调查87所高校共有学生社团 2945 个,社团活动覆盖的同学数达277242人,占 87 所高校本专科生、研究生总数的 31.79 %仅南京大学就有学生社团 56 个,成员人数达 4853 ,占在校本科生数的40.35%

学生社团的数量和成员人数都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体现出广泛的群



6


众性。学分制的广泛实施,使学生在专业方向和学习内容上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有了更宽裕的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这对大学生沿着市场需求和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客观条件。具有相同爱好、共同目标的个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客观的亲和力,他们迫切希望能建立一个组织,以便能互相交流,深入研究,共同提高。

2、从学生社团的决策方式和成员间的关系来看,江苏高校学生社团大多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具有充分的民主性

学生社团组织机构比较松散,对成员没有强制的约束力,形成了宽松、活泼、畅所欲言、平等相处的良好氛围。社团成员自愿聚集在一起,加入社团与否,完全由自我决定。大学生社团组织同其他任何别的组织或单位发生关系和处理问题的主要方式是民主协商。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根据所达成的意向或约定,各自展开自己的工作和活动。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社团组织同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是否善于用民主协商的方式有效地处理好对外关系是涉及到组织能否有效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大学生社团组织内部更应该是民主的。

调查显示,江苏高校的社团主要负责人绝大多数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社团组织的章程通过民主讨论制定,重大活动至少应当征得大多数人的同意。少数服从多数是社团组织内部活动的基本原则。对外对内的充分的民主性,有助于培养组织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助于提高组织成员处理现代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的能力,有助于组织成员更好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3、从学生社团的活动方式和成员组成来看,江苏高校学生社团变化越来越快,具有动态的多样性

主要表现为‚种类越来越多‛24.41%‚分类越来越细‛18.06%‚综合类社团增多‛9.70 %‚活动内容日趋丰富‛24.75 %、活动形式日趋灵活(23.08%

学生社团的活动形式更是灵活多样,社团活动可以定期举行,也可以不定期举行,可以是校内活动,也可以走向社会。学生社团这种自愿参与、活动灵活的特点,适应了当前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规律,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社团组织的产生与存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



7


断的更新换代,并且总的发展趋势是类型不断增多,容量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不断拓展,地位也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不同层类的多样性,又决定了社团组织不可能不具有更广泛的多样性。社团成员结构打破了院系、专业和年级的界限,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纵横交错的学识交流沟通网络,并且由于共同的志向、爱好和兴趣,使社团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从学生社团类别和活动内容来看,江苏高校学生社团的学术科技含量更高,表现出较强的科技

本次调查显示,87所高校共有 469 个学术科技类学生社团,占总社团数的15.93%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学术科技类社团的比重还在成倍增长。高校中各类学术研究协会、科技协会和科技创业团队正广泛兴起。这是同大学生这个受教育较高的层次相吻合的。每当出现一种新的高新技术,马上就会拥有一大批爱好者,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出现相应的诸如‚协会‛‚俱乐部‛等社团组织。大学生对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求知欲,科技性社团组织有助于他们了解、学习最新科技息和开展各种科技活动。

近几年,科技发明和创业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得轰轰烈烈,不少成果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活动对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东南大学的学生创业协会,从成立之初就显示出很强的科技性,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在第二届、第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连续获得金奖,显示出其较强的科技性。

5、从学生社团的活动范围和经费来源方面来看,江苏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正深入社会实践,呈现出深刻的社会性

大学生社团组织同社会各方面建立广泛多样的联系这是一个大趋势,社会各方面根据自己需要主动同相应的大学生社团组织建立直接的联系这也是一个大趋势。调查中,认为学生社团与社会的联系度‚很高‛‚较高‛的占73.72%

许多社团已经用实践证明,走出校园,不仅是学生社会化的需要,同时也是社团生命力不断加强的有力手段。从活动范围来看,学生社团活动



8


正由社团内部或校内相对封闭的方式变为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大学生不仅仅要在校园里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走出校门,到社会的广阔大舞台中经历风雨,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现在大学生社团组织活动仅仅局限在校园内的已经为数不多了,各种社团组织几乎毫不例外的千方百计的同社会的相关方面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联系。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晴雨表的学生社团,也自然而然的开始转变活动方式,承载了高校校园文化、社团文化进社区的功能,组织和带动社团成员走出象牙塔,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人格塑造。例如青年志愿者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等学生社团应运而生,已经成为大学生与社会保持联系的常规载体。

由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经费普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健康发展。许多社团在走出校园,在社会上展开活动的同时,也积极与一些社会企业联系,利用自身的智力和文化优势,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同时得到企业的经费支持,将社团活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开展。目前,一些文艺类、体育类、学术科技类社团由于具有这方面较强的优势,已经率先在尝试将这种方式固化为社团资金来源的经常渠道。尤其是一些科技类社团,在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的同时,也找到了将自己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社团和企业双向受益,形成良性循环。

6、从学生社团的制度和管理来看,江苏高校学生社团内外部管理正日益成熟,体现出较强的规范性

据统计,87所高校2945个社团中,97.9%的社团有自己独立的章程或者管理办法,尽管有的章程内容不完善,但已经具备了内部管理和开展活动总体框架和依据。许多社团明确规定社团负责人的选举产生办法,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团内部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负责,举行会议,讨论活动安排,整个社团运作井然有序。

从外部管理来看,许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社团联合会,协助团委做好社团工作,制定社团联合会章程、管理办法等规定,定期对社团进行活动检查和财务监督,对校内社团进行登记注册、指导等等。这些都推动社团建设向着制度化发展,良好的管理给予了社团进一步发展的更大保障,体现出规范性。比如南京审计学院的社团联合会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制定



9


和执行社团财务审计制度,取得较好的效果。

7、从学生社团运作的方式来看,网络在社团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学生社团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

调查显示,网络社团的出现‚很受学生欢迎‛的占 44.83 %87所高校社团中共有网上社团21个,虽然比例不大,但表明网络在社团建设中越来越受宠。电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开发使用,不仅使社团组织的活动空间大大拓宽、信息容量大大增强,而且使社团有了一个很好展示自我的途径。这种途径较之传统的人见人的组织形式和面对面的活动方式组织有很大的不同,信息传播快,参与方式的约束性小,发表各种意见和自由度较大,通过网络传播信息引导组织活动的成分显著提高。

目前,高校的学生社团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化建设也是方兴未艾,许多社团建立了自己的主页,社团成员在网上交流进一步加强。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网眼‛网络协会,1999年成立以来,吸引了不同院系对网络感兴趣的同学500余人,汇集了校内一批网络技术人才和网络文化的爱好者,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创办了自己的网益书苑,形成了一套工作理念。

学生社团之所以呈现出以上特点,能够快速发展,有着许多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青年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青年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提高综合素质、锻炼自身,培养个人爱好,完善自我;二是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需要。由于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多的高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以学生社团为主的‚第二课堂‛。另外,在实行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等现代高等教育制度以后,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淡化,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以学生的自治管理为运行模式的各种学生社团正在成为大学生砺炼品质、拓展素质的重要途径;三是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从用人单位反馈到高校的信息来看,目前社会欢迎的是人文情怀浓厚,理论联系实际,既能动口又能动手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专多能的大学生。因此,适应社会的需要,发展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成为在校大学生的迫切需要,而学生社团正为实现这一需要提供了平台。



10




三、江苏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一)发展大学生社团对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推动作用 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新的形势,需要认真思考,实现创新,延伸手臂,拓宽领域,学生社团的发展推动了高校共青团的创新。

1、大学生社团为高校共青团深化职能奠定了基础

发展大学生社团,为高校共青团职能的进一步明确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现在,部分大学生不乐于参加某些传统的活动,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大学生特点,注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结合。高校共青团作为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的组织,要真正代表大学生,维护大学生的特殊利益和要求,为大学生服务,就不可低估各类大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就应主动将工作范围延伸到大学生社团,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丰富内容、拓宽领域,深化职能。

2、大学生社团为高校共青团提高整体素质创造了重要条件 发展大学生社团,为高校共青团提高团干部、团员队伍素质创造了重要条件。大学生社团负责人产生的民主程序,决策方式的民主性,可直接或间接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满足大学生政治心理的需要,为推动团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铺垫。团员青年在社团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各方面的素质均能得到提高。

3、大学生社团为高校共青团改进思想教育方式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由高校各级团组织牵头组织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必然要赋予它以充实的内容、健康的情绪和高尚的格调。思想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变化,注重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新趋向,突破思想教育的传统方式,把握大学生思维方式的演变趋势和自身的特点,深刻理解大学生,预测大学生的发展,让思想教育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社团活动形式开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加强横向联系,双向交流,在友好理解的氛围中完成思想教育

(二)江苏高校学生社团正日益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87所高校中有90.70%的认为学生社团在服务大学生素质拓



11


展方面‚作用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教育作用: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

调查显示,认为学生社团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作用很大‛的占65.74 %。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社团成员不仅在其中发展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的活动和讲座,从不同的角度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世界,从而更加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南京大学的日语俱乐部,在‚让更多的人学习日本语,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每年均组织会员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举办‚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2、知识拓宽作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社团的八大类别中,每一类社团实际都包括了许多种形态各异的具体小类。目前的学生社团可谓千姿百态,充分体现了高校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象力。在平时的第一课堂学习之外,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可以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首先,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项良好的兴趣爱好中蕴涵了广博的知识,可以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加入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社团成员从中受益。

如中国矿业大学的广播剧社,成立两年多来,先后演出了《恋爱的犀牛》《一夜平安》等多部舞台剧,成功策划了抗击非典主题广场晚会等多项大型活动,在展示才华、塑造自我的同时,与广大同学互动学习,扩大交流,拓宽了知识。

3、能力提升作用: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民



12


主、团结、协作能力。在学生社团内部,虽然有‚社长‛‚副社长‛‚会长‛‚副会长‛等职务之分,但社团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真实的平等关系,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取长补短。社团负责人一般由社团成员民主推荐,在活动时只是起到牵头组织作用,活动内容由社团成员集体讨论决定。在社团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平等地交换意见,没有所谓的‚权威‛,有较为浓厚的民主气氛。社团组织者从思维方式到开展活动的方式,都由依赖变为自立,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组织,社交、语言表达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体现了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学生加入某一类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加强自身的自信心,从而为培养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尤其是许多科技类的社团,因为对具体动手实践有较高要求,许多同学都乐于参加,希望在社团中学到实际动手的技能,这些一技之长不仅可以促进专业的学习,更对学生走向社会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4、文化熏陶作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调查显示,认为学生社团在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方面‚作用很大‛的 94.25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是对我省高校学生社团发挥作用的充分肯定。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学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如南京师范大学的辩论协会以‚弘扬校园文化、提高辩论水平‛为宗旨,在校内组织开展的一年一度的‚仙林杯辩论赛‛已经成为南师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5、身心锤炼作用:促进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调查表明学生社团在缓解大学生心理问题方面‚作用很大‛的占 39.8 %‚作用一般‛的占58.62%。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面对的



13


挑战也越来越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学生社团在这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成为学生自我锤炼意志、通过沟通敞开心灵的重要场所。学生社团活动,不仅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健康情趣,同时还有利于广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特点,认识自己的理想和所学专业,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可以使大学生做到自信、自爱、自强,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6、服务就业创业作用:加速了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认为学生社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作用很大‛的占 37.93 %,‚作用一般‛的占51.69%。学生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在奉献才智的过程中大大加速了自身的社会化进程。另外,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高了素质,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历,锻炼了能力,为自己走上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还应当看到高校学生社团发挥的其他新功能,这些需要我们大家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挖掘。比如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改革能否有所启迪,高校学生社团对社会发展会不会有所影响等。学生社团是随着高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高校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从一开始社团就是高校的鲜活细胞,在高校本身的成长过程中获得养料,发展壮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团与高校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依赖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动能,后者为前者给予养分。学生社团在自身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属性,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文明等的影响都会成为可能。

四、江苏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



几年来,我省高校学生社团健康、蓬勃发展,在满足广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推进素质教育拓宽共青团工作领域等方面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4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发展不够平衡,结构不够合理,良莠不齐

学生社团发展水平不一。有些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影响面广、自身建设完善,而有些社团光凭社团成员一腔热情,成立之初大家蜂拥而至,经过一段时间或组织几个活动后便处于停滞状态,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影响了学校社团整体水平的发挥。一些学生社团热衷于娱乐,对学术性、政治性的问题较为淡漠,较少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活动。社团类别结构也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调查显示,在八类社团中,兴趣爱好类和文娱体育类为1450个、占总社团数的49.24%,而学术科技类社团为469个,占总社团数的15.93 %,理论学习类社团279个,占总社团数的9.47%

二是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科学、规范和落实

目前,大部分高校均制定了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制度,但有的制度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创新性,成为一种形式,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贯彻和执行。部分学生社团由于成立仓促,加上自身制度建设没有跟上,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分工不明确、活动开展无计划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是活动不够稳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学生成立社团的动机有多种,有的社团喜欢追求‚轰动‛效果,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社团的长期发展的活动上,忽视社团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承袭。一些社团负责人只重视自己再任期间活动怎么样,而不关心对下一任的传承。有的社团活动忽冷忽热,缺乏持久性,凝聚力不够,影响力不大。调查表明,认为学生社团建设上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成员流动性太大‛的占75.86 %,其次是‚内部缺乏活力‛占24.14 %

四是日常管理指导力度仍不够

调查显示,认为学生社团建设上存在‚缺乏指导教师‛问题的占26.44 %认为学生社团建设上存在‚管理多,扶持少‛问题的占79.31 %认为学生社团建设上存在‚日常管理薄弱‛问题的占47.13 %,‚凝聚力不够‛占43.68%,认为‚活动流于形式‛占31.03%

15


一些社团是在追求时尚、赶时髦中应运而生的,学校对社团的成立缺乏有效的引导。有的社团的活动还缺乏整体策划,缺乏老师的指导,尽管大部分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因为指导老师是义务为社团兼职,不可能投入全部精力,使得一些社团组织在低水平上重复,光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在维持,社团活动的有序性和规范性还需加强和指导。

五是活动经费缺乏保障,活动场地不足

受调查对象中有81.61 %的人认为学生社团建设上存在‚经费不足‛问题, 62.07 %的人认为‚场地没有保障‛,一些学校成立了大量的学生社团,但没有相应的活动场地和经费,使得很多活动难以开展。目前学生社团普遍存在着财力不足的情况,所以,活动的次数有限,质量得不到保证。虽然不少学生社团正在尝试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但经费不足仍是目前影响学生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学生社团绝大部分筹资能力薄弱,使社团发展受到限制。在活动场地方面,除一小部分社团有固定场地外,绝大部分社团没有固定场所,这给社团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不利于社团管理和活动的策划,这也是一些社团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 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的是认识上的原因,有的是体制上的原因,也有的是管理上的原因,高校团的组织要积极争取学校党政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认真的研究和解决。

五、江苏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



高校共青团作为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的组织,按党的要求承担着指导、服务、管理学生社团的工作职责。高校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经常研究社团工作,把握社团发展的规律,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支持下,争取政策,完善机制,抓好队伍,推动社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我们认为,今后针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1.坚持方向性,提高对社团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团学组织在指导学生社团活动中要善于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生社团一般是以共同



16


的兴趣和需求为纽带而组成的,但由于学生阅历的不足,在认知、情感上有时容易出现偏差或造成目标定向的狭隘、片面。因此,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党团组织建设进社团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目标的调控,特别是要引导学生社团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育人这一工作中心,设定社团组织的性质、目标和任务;要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青年,提高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陶冶青年学生,培育青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教育青年学生,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素质;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激励青年学生,引导他们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江苏‚两个率先‛

要把握方向,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加大扶持,形成学生社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要积极鼓励各种学生社团的成立,扶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大力发展学生社团。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学生社团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外部机制上,给政策,给人员,给经费,给设施;在内部机制上,寻找依托点,凝聚点,结合点,研究其建设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研究新形势下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律,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使学生社团最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2、扩大开放性,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国际 校园社团活动要主动与社会对接。根据不同社团的特点,利用社团的优势和条件为社会服务,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到社区调查学习、到企业和农村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起广大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并在多方面吸收社会力量参与。通过有计划、有目的针对性的集中活动,掀起社团文化的高潮、展示社团文化的风采、促进社团活动品味的提升和精品活动的涌现,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社会,走向社会,达到社团活动的初衷。

要加强社团的国际交流,借鉴国外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经验。如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呈现社会化,社团机构健全、管理规范,社团经费充足,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要进一步充分认识社团的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17


加大对社团的经费投入和支持。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的信息交流等形式,学习借鉴国外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良好经验,展示江苏高校学生社团的风采,树立江苏学生社团良好的国际形象。

3、探索创新性,培育学生社团发展的个性与特色

创新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所在,没有创新,组织就失去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学生社团只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它的育人功能,才能更好地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从目前学生社团发展来看,要鼓励各种形式的活动创新,学生社团应该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在提高活动质量和增加学术科技含量上下功夫,走集约型的发展道路。社团活动要力戒浮躁,讲求实效,增强活动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力求上档次,出精品,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能力、拓展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各级团学组织要扩大参与,丰富内容,鼓励创新,培育特色,提升学生社团的层次和活动的水平。要引导广大学生社团主动顺应时代要求,针对学生特点,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大社团的覆盖面和学生的参与率。同时,要鼓励创新,注意培育特色,提升学生社团的层次,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精品社团。特色出人才,特色出效益,要通过创新,增强社团的凝聚力。高校要将学生社团活动作为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载体纳入学校整体育人工作之中去;要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社团活动,深化学生社团的实践环节,加强高校学生活动与学校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建设成为培养兴趣、引导需求的阵地;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方式方法,让思想政治工作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社团活动形式开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个阵地。上网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目前不少高校已建立了自己的大学社团主页,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学社团应当积极占领网络这块阵地,在互联网上充分展示大学生社团活动风采。

4、增强凝聚性,实施社团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

要培训骨干,抓好队伍,以人为本,重在激励,实施社团可持续发展



18


的人力资源战略。综观成功的社团,因素有多种,而在这些因素中,都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社团拥有的各项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实施社团人力资源战略,关系到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社团骨干对学生社团的发展、凝聚社团内部成员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整体状况来看,学生社团干部的能力还需提高,威信还需加强,要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和引导,对他们不能求全责备,要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克服缺点和不足、完善自我。要把社团骨干当作学生积极分子中的一员,组织他们参加团校、党校的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思想理论水平;其次,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培养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指导和鼓励他们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再次要培养大学生社团的协作意识,沟通意识,服务意识,声誉意识。要建立新时期‚全员管理‛的社团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激发全体社团成员的活力,科学地吸引、发现、使用和留住社团人才。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社团骨干的素质,增强社团的凝聚力。

5、加强指导性,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学生社团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社团在组建的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很高,但缺乏相应的经验和组织能力,特别是在新建成的校区,学生社团工作缺乏传承和引导。要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层次,打造精品社团,除了校团委和学生社团联合会发挥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积极性。要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队伍,鼓励校内专业教师、知名教授担当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还可邀请校外知名人士加入到指导教师队伍中来。通过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社团活动的水平。

要大胆放手,留有空间,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按照‚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原则,构建社团发展的合理结构。宏观上讲,对学生社团要放手,留给其自由发展的空间。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既要在重大问题上严格把关,又要在活动的具体实施中放开学生的手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推



19


动多领域、多层次、各具特色的社团工作局面的形成。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应立足于创办、发展有潜力的社团。要针对各类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其生存与发展的不同规律,进行分类指导。尤其,要注意发挥以邓小平理论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为代表的理论学习型社团的优势,采取倾斜措施支持社团活动的开展,并以其为龙头,带动高校学生社团共同发展。

6、把握规范性,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

新时期,我们应该全面客观的重新审视学生社团的特征、地位和作用,真正认识到学生社团在心灵净化和精神升华方面及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培养等方面与校园主导文化间的同一和互补作用,给学生社团一个准确的定位,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社团工作理念。团省委已经联合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苦干意见》和《江苏省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各高校亦应据此进一步形成和完善校级社团管理办法。已经具备完善社团管理制度的高校,要把重点放在制度的落实和贯彻上。要通过建立‚十佳社团‛‚十佳社团活动‛‚优秀社团干部‛评比表彰机制,使一批优秀社团脱颖而出,形成鲜明的导向,进一步促进高校社团文化的全面繁荣。通过实践,要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社团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办法。

7、遵循保障性,提供学生社团的经费和场地支持

团组织要善于协调各方设立学生社团发展专项经费,纳入学校整体经费预算;要对优秀社团直接予以重点扶持,每年投入固定的经费,在社团场地使用、活动开展,经费支持、指导老师聘请方面为社团创造条件、开方便之门,为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学生社团本身也应充分发挥社团自身对外交流的综合优势,以企业化的运作模式,与社会接轨,多渠道筹措资金,为社团发展提供保障。

8、尝试覆盖性,构建‚一体两翼‛团建工作格局

学生社团的发展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共青团组织要实现对青年学生的有效覆盖,进行有益的尝试。勿容臵疑,各级团组织要一如既往地抓好班级团支部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班级团支部的组织生活、团员日常管理、民主评议等制度,不



20


断巩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与此同时,还要着眼于创新,通过多种形式激活团的基层支部。要尝试在一些发展成熟、机制健全、团员集中、活动经常的社团中首先建立团组织,社团成员可以参加原有班级团支部和所在社团团支部的双重组织生活,把注册团支部建设和活动团支部建设结合起来,通过不断探索,将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分层次地建到社团。要将社团建设纳入共青团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延伸,努力构建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共青团工作格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会对广大高校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更直接、更具影响力地深入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中。随着社会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关注和对社团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必将以更加清晰的发展轮廓和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新世纪绽放在高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eb68ef2ba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