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①社会学的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证主义社会学--是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的社会学流派。早期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样,都是纯粹客观的,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规律,虽然各个社会的性质和类型不同,但相同的原因必然产生相同的结果,这一点是无差别的。②社会现象是可以被感知的,经验是科学知识的唯一来源,只有被经验证明了的知识才是科学。③做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学,它的任务在于说明社会现象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科学只回答真与假的问题,不能回答美与丑、善与恶的问题,因此事实和价值的区分是社会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证主义方法论从欧洲传入美国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尤其表现为研究理论的模式化,即理论构架的建立和把研究过程变为可以操作的固定程序。 反实证主义--是与实证主义相反的方法论和理论观点,反实证主义的 方法论可以大致概括如下:①强调在自然客体和社会现象之间作出区分,突出社会现象的特殊性、不可重复性,要求社会学使用与自己研究对象相适应的方法,反对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绝对化。②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意识性和创造性,反对把人当作非人格的客观结构的物化现象。③主张借助价值关联,理解人的主观意义在社会认识上的重要作用,在社会认识上要求对社会事实和价值判断、理论和实践做出分别处理,因而具有相对主义倾向。 社会--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它有以下基本特征:群体性、制度规范性、系统性、能动性。 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相对。认为所谓社会不过是一个名称而已,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的社会。个人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则是各个个人的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而认识社会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 社会唯实论--与社会唯名论相对。认为社会并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转型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处在转变过程中的社会状态。人类社会时刻都处在变动之中,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则是指社会进入了一种变动态势显著的"质变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转变是一个复杂和历时的过程,因此在经历转变过程中的社会会呈现出一种与"稳定"时期所不同的特殊的状态,具备一系列相应的特征。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社会变迁与转型,每一次转型都有其具体的内容与特征,但转型社会仍有一般意义上的共性,其基本特征是从物质生产到精神生活、从制度结构到价值观念与标准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旧并存、新旧交替,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社会问题异常增多,社会整合度降低、社会失范现象加重,同时转型社会也是一个最为呈现活跃状态和最具创造活力的社会。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也有成为物质文化、认知文化和规范文化;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文化堕距--也叫文化滞后。美国社会学家W.F.奥格本首先使用这一概念,用于指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在变迁速度上所发生的时差。一般地说,物质技术方面的变化发生在前,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变化于后。 文化震惊--也叫文化休克。它描述这样一种现象: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符号、认知体系、规范体系、社会组织、物质产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不同,因而对另一文化的环境感到陌生,难以做出判断和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焦虑、茫然的心态,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压力及不适应。 社会化--有广义的社会化与狭义的社会化之分。狭义的社会化指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的意识与实践,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社会教化过程,亦即早期社会化或未成年人社会化;广义的社会化指继早期社会化以后的成人社会化,成年人一方面需要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学习扮演新角色,因此社会化对个体而言就成为一个终其一生的过程。 再社会化--对在早期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中未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人,通过强制或补偿教育的方式进行再教化的过程。目的是改变这些人已经形成的那种反文化的人格,使他们接受社会规定的符合多数人利益的社会规范、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在传统意义上说,再社会化仅指对有离轨行为者的改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亦将补偿教育与对长期失业者的训练视为再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地位--人们在社会关系网中所处的位置。每个人都在一定社会中结成多种社会关系,都可能获得多种社会地位。 社会角色--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向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它是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人们行为的期待,也是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根据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可将社会角色分为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先赋角色,是由遗传、血缘等先天因素决定的角色。如性别、年龄、种族和亲族等。自致角色,又称成就角色,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的角色。自致角色的获得虽然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但必要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外在因素。自致角色与先赋角色的范围和数量往往是相互消长的。自致角色的大量涌现,是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反映。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影响性的行为方式和过程。 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所属群体即个人在事实上所归属的群体,参照群体则是个人在心理上所归属的群体。 自由流动与结构性流动--自由流动是指各别发生的流动,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地位、职业的变化或地区的移动,它不会对社会结构和人口的分布产生重大影响;结构性流动则是相对于自由流动而言的,凡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突变、由于某项社会发明与创造而引起的相当多的人的流动,包括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流动,都是结构性流动。结构性流动会在影响人口分布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社会变迁--泛指发生在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不同层面的现象变化,尤其指发生在社会结构方面的重大变化。 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整体社会变迁。 城市化--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业人口变非农人口,城市生活方式及社会关系形式对农村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替代与渗透的过程。 文化的功能——文化有规范、控制、整合、改造等作用,具体说:第一,文化是社会区别的标志;第二,文化影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第三,文化是社会互动的基础;第四,文化塑造人格。 社会群体的特征:⑴、较稳定的社会关系,⑵、较持久的社会交往,⑶、较一致的活动目标,⑷、较明显的共同活动,⑸、较明确的行为规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0097397c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