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不过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绝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哪些地方看出老人爱海鸥?2、老人死后,发生了那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教学的方法是让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基本流程如下:默读课文——画出句子(能表达老人爱海鸥的句子)——写体会(批注)——小组讨论——汇报(全班交流)——师生点评。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展开想象,丰富文本内容,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如在品味描写老人的外貌描写的句子中抓住三个“褪了色”体会老人的无私,适时让学生补充课前查找的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故事;抓住“背已经驼了”体会老人年纪很大,但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十多年来,一到冬天每天坚持步行二十余里给海鸥喂食(因为工资不多,全节省下给海鸥买饼干——无私,对海鸥就像对自己的儿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都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本表达的情感。有了第一部分的铺垫,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就显得水到渠成,因为学生已经知道如何品味词句,理解情感了。 这节课我还通过朗读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受这亲人般的深情课文的1-13节,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人对海鸥那份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我把这些内容分成四大块,也就是四段话,这四段的教学基本以学生感悟、朗读为主。个人觉得处理得较有特色的是第3小节的教学,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人与海鸥动作的字词。并采用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和谐。此外,第10节中“生动”一词的教学也较有特色,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时候,你的眼睛会立即生动起来。学生讨论得出在谈及自已心头最爱的时候会有如此表现。如此一来,老人对海鸥的保护自然不言而喻了。当然,在教学第四段文字的时候,也存有很多问题。第4小节是通过老人那抑扬顿挫和亲昵的呼唤声感受到人鸥之间的那份默契、和谐。但我在引导时一味侧重“亲昵”,无视了“抑扬顿挫”。其实,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抑扬顿挫”是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然后再请学生亲昵地、抑扬顿挫地喊一喊部分海鸥的名字,这样学生念出“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的名儿时,才会有那分亲切,又有声音高低、长短、停顿的感觉。另外,在教学10—13节的时候,我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在几个学生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4b0d4808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