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野驴:奔跑赛吉普临渴会掘井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藏野驴:奔跑赛吉普临渴会掘井 作者:暂无 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6年第12期 萧野 地跨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的羌塘-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草场资源丰富,有针茅藜、苔草、垫状驼绒藜、沙生针茅、青藏苔原等植物,还有清澈见底的溪水、湖水等,成为野生动物栖息的天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野驴便是高原环境独有的种群。它们看似呆萌,却深谙生存技能,偶尔还会犯点犟脾气。近年来因保护得当,藏野驴的数量明显增长。 四肢白皙如穿高筒白袜 驰骋在海拔3600 ~ 5400米地带的藏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风雪、日晒均有极强的耐受力。作为马科马属大型食草动物,它们外形似骡,体型和蹄子比家驴大许多。成年藏野驴体长可达2米多,体重300 ~ 400公斤。它们头部宽而短,耳朵较长,吻部圆钝呈乳白色,略显“呆萌”。 晨昏时段,在荒漠边缘或是苦寒高原牧草低矮的干爽草地上,经常可见藏野驴强健灵活的身影。它们或行或卧,溜达觅食,以野葱、针茅草、固沙草、苔草为主食。还有的三五成群地奔跑、就地打滚嬉戏玩耍,一副悠然自得的景象。 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上,大多数动物都以长长的绒毛抵御寒冷,毛色也多以黑色和灰色为主,但藏野驴绒毛较短,且以深棕偏栗色的色彩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它们的腹下及肢体内侧为白色,有明显黑色背纹,四肢修长白皙,像穿了白的高筒袜。一般而言,藏野驴夏季毛色深,冬季毛色淡,幼体毛色呈沙土黄,绒毛很长,第二年夏天换毛后,毛色趋近成体。 一年一仔 繁殖力低 每年七八月份是藏野驴发情交配的季节。公驴为了争夺配偶,必须经过一番搏杀和撕咬。胜利者可以享受“妻妾成群”的待遇。母驴怀孕350天左右产下1仔,繁殖力很低。幼仔出生时体重可达35公斤,由父母共同抚养,3 ~ 4岁性成熟。野生藏野驴的寿命约20年。 藏野驴是群居性动物,雌性和它们的幼驹组成常年在一起生活的群体,由一匹雄性家长监护。它们大多集群出现,有五六头组成的小群,也有十几头甚至几十头的大群。若几群合在一起,就会出现公驴斗殴的场面。年轻的雄性有时结成小群,到处挑战家族雄性家长的权威。在野外,人们有时候会遇到孤独的野驴,那是老弱的公驴或是情斗的失败者。 “掘井”造福其他物种 它们体壮蹄健,擅长长距离奔跑,结队奔跑时随头驴而动,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矫健洒脱,浩浩荡荡,阵容壮观整齐,速度可与越野吉普车相比。它们奔跑时发出短促而嘶哑的叫声,听起来不及家驴那么洪亮。 藏野驴需要广阔的空间,逐水草而居,有随季节变化短距离迁移的习性。平时活动很有规律,一般在清晨时从荒漠或丘陵地带来到水源处饮水,白天大部分时间在水源地附近的草地上觅食、休息,傍晚再回到荒漠。从宿地到水源草场,它们每天要奔跑几十公里的路程,时速可达45公里。 藏野驴耐渴力极强,甚至可以几天不喝水。聪明的藏野驴在干旱缺水的时候,会在河湾处选择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掘井”,用蹄子在沙滩上刨出半米深的大水坑,当地牧民称为“驴井”。这些水坑的水除了供它们自己饮用之外,还为藏羚羊、藏原羚、鹅喉羚等动物提供了水源。 生性胆小 酷爱“赛车” 藏野驴的视觉、听觉、嗅觉都特别敏锐,尤其是视听觉更为发达。它们能觉察自己数百米外的情况。若发现有人接近或敌害袭击,先是静静抬头观望,凝视片刻,然后扬蹄疾跑,跑出一段距离后,觉得安全了,又停下站立观望,然后再跑。总是跑跑停停看看,之后再跑。 生性胆小的藏野驴在受到惊吓或者面对天敌的威胁时,求生的本能可以使它们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以50公里的时速狂奔,迅速逃离现场。只要是在安全范围之内,藏野驴大多不怎么怕人。人进它退,前后保持着约30 ~ 50米的距离。在藏野驴眼里,手无寸铁的人不是威胁。因为在这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人别说跑,就是走,每几步都得停下来大口喘气,而适应了高原环境的藏野驴却可疾速飞奔。 在西藏北部一些公路沿线,经常会遇到藏野驴与汽车并驾齐驱的有趣情景。原来是它们的犟脾气犯了,要与汽车一争高下。 与畜争草被牧民抱怨 正所谓“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藏野驴的肉丰腴嫩美,使其从古代到近代一直是被狩猎的对象。它们的皮可制革或生产中药阿胶,因此偷猎者把枪口对准了它们。由于集群生活,它们常被大批杀害,种群数量下降后较难得到恢复。对藏野驴构成威胁的还有人类活动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使它们的家园越来越小。1989年,国内林业部门组织的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受畜牧业挤压,藏野驴的分布区出现大幅萎缩。 为了保护这一物种,《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为二类保护动物,我国将它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严禁捕杀。多年来,科技工作者们一直坚持在高原做野外科学研究工作,为有效保护这些高原“原住民”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在青藏高原建立了多个国家级保护区,之后民间普遍禁猎。庆幸的是,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一些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保护动物呈现恢复性增长,藏野驴上世纪90年代中期约5万匹,到2012年增长到8万匹。现在对于到西藏阿里地区旅游的人来说,见到藏野驴已不再是稀奇事。不过它们在很多地区都有明显增长,以至于这些地区的牧民开始抱怨驴群在和他们的家畜争夺低矮的牧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fe3733ca0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c.html